海洋生態系統正面臨著來自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雙重壓力。一項發表于《自然生態與演化》雜志的最新研究表明,隨著海洋變暖,熱帶食草動物正向亞熱帶海域遷移,這可能對亞熱帶的海草草甸(也稱為“海草床”)構成威脅。
該研究發現,由于日照量較少,亞熱帶的海草草甸對來自海洋植食動物的過度啃食承受力較弱。隨著熱帶食草動物,例如海龜和海牛,遷徙到亞熱帶水域,過度啃食可能會導致亞熱帶的海草草甸無法在這些環境中持續生長。
這項研究以廣泛分布于西大西洋、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的龜裂泰來草 (turtlegrass) 為例,分析了23個不同緯度海域 (包括博奈爾島、巴拿馬、伯利茲、墨西哥、開曼群島和美國) 的海草草甸。研究結果表明,與低緯度地區的同類草甸相比,高緯度地區的溫室草在模擬食草動物啃食的情況下,其生產力更低。
研究人員指出,保護水質至關重要。因為充足的光照能夠幫助海草草甸茁壯成長,從而更好地抵御食草動物的啃食。雖然過度啃食現象在西大西洋尚未普遍發生,但在澳大利亞附近的亞熱帶到溫帶水域以及地中海地區已經有所出現。
這項研究可以作為一個警示,敦促在來自熱帶食草動物的啃食壓力增加之前,應及時采取措施保護亞熱帶的海草床。研究人員強調,未來海洋生態系統的管理需要更加重視防止污染物和其他壓力源,為海草床應對變暖水域和其他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提供更好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