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30日,天津大學APEC可持續能源中心承擔的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中國中小城鎮低碳能源系統優化及
政策研究”項目終期研討會在
北京順利舉行,據悉此項目是天津大學承擔的首個亞洲開發銀行項目。來自亞洲開發銀行、國家能源局、
電力規劃設計總院、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國網能源研究院、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北京生態設計和綠色制造促進會、國網天津電力研究院、承德市可再生能源協會、北京能環科技發展中心、天津大學等單位的30余位專家和學者參加了會議。
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副首席代表周愛明致開幕詞,周愛明指出全球
碳中和愿景下加速能源轉型與保障能源安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亞行努力推動《巴黎協定》目標的實現,加速清潔能源轉型,確保能源安全可負擔,希望通過該技術援助項目為中國及其他發展中國家中小城鎮能源系統優化提供借鑒和參考。
本研究選擇縣域為研究對象,定義縣城為中小城鎮,在北方和南方分別選取了
河北省豐寧縣和
安徽省鳳陽縣作為試點開展研究工作。在匯報環節,項目負責人天津大學馬晉龍教授首先介紹了項目背景、項目的研究方法,研究任務和主要研究成果,包括中國縣域的多樣性分析和能源系統面臨的挑戰,試點的選擇,在試點開展的能源使用和消耗的調研,試點現有能源系統的分析,碳排核算,以及低碳能源系統技術方案的選取和優化。國際專家Arto Nuorkivi博士從國際視角匯報了中小城鎮現代能源系統以及技術、商業和融資模式方面經驗和實踐,特別是供熱系統的優化,提出了針對試點城鎮能源供應設施優化的建議。馬晉龍教授隨后匯報了試點能源系統優化方案技術經濟可行性分析的結果,技術方案實施產生的碳和其他空氣污染物排放的減少,分析了在類似縣域開展能源系統優
化工作對
減排的貢獻,總結了中小城鎮能源轉型和低碳發展的政策建議。
國家能源局國際合作司亞非處李媛副處長肯定了項目的研究成果,指出考慮中國的國土面積和發展階段,中國中小城鎮的數量很大差別也很大,尋找中小城鎮低碳發展路徑需要因地制宜,需要重點關注三點:一是在供應端尋求合適的能源品種和結構;二是部署先進的技術,提高終端用能效率;三是需要調動政府、公共資金、外來投資、民營企業等各方面資金支持,開展有關工作。項目團隊分析了中國中小城鎮的多樣性和差異,探索了推動中國小城鎮能源系統現代化的適合辦法,希望未來可以把合適的技術方案部署和落地,同時希望注意項目成果的后續推廣,可以為向其他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和低碳發展推廣中國經驗提供支撐和參考。
來自電力規劃設計總院、國網能源研究院和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等外部專家對項目工作和研究成果發表了評論和意見。專家們認為實現中小城鎮能源現代化是實現中國能源轉型和現代化的基礎,開展中小城鎮能源系統的低碳優化研究很有現實意義;項目選取的兩個試點城鎮具有很好的代表性,項目各項任務執行的非常扎實,研究成果為中國中小城鎮能源系統優化提供了解決方案和政策建議,對其他發展中國家而言也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2023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首批碳達峰試點名單,專家們希望ADB能夠結合中國的最新政策和發展態勢,做好下一步的工作安排,為中國碳達峰試點建設工作提供助力,結合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協助以縣域的低碳發展和碳中和有效推進全中國碳中和的進程。
亞洲開發銀行項目管理部主任張雷做了總結發言。“郡縣治,天下安”,以縣城為載體的城鎮化是中國城鎮化的重要特色,技術援助項目選取中國縣域為研究對象,研究縣域和縣城清潔能源轉型
問題在碳中和愿景下非常有意義,研究團隊適時調整研究方向應對當前低碳發展的挑戰。亞行肯定了項目取得的研究成果,建議項目組根據研討會上能源局領導和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反饋,對項目的政策建議進行進一步打磨,做好項目研究報告以及知識產品的完善工作,期望繼續探索支持中國縣域能源轉型和低碳發展,助力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縣域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基礎單元,承載了大量人口和產業活動,縣域發展涉及城鄉結構轉型和地區間要素配置,是促進城鄉結構轉化和區域協調發展的紐帶。截止2022年底共有縣級區劃2843個,人口數量超過7億,縣域在全國經濟中有很重要的位置,在能源消耗和碳排的占比都很高。縣域
碳排放直接關系到全國整體碳排放的水平,推進能源系統優化,提高清潔能源利用和提高能效,縣域是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關鍵環節。縣域在地域特點、資源稟賦、人口分布、發展水平、產業布局、能源結構等方面各有特點,縣域的低碳發展和能源系統優化挑戰與機遇并存。本項目旨在通過試點的研究,分析推廣效益,在全國范圍促進中小城鎮能源系統優化和現代化,降低溫室氣體和空氣污染物的排放,為決策制定者提供支持,為其他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和低碳發展推廣中國經驗提供參考。
4月29日,就項目的執行和研究成果,亞行項目管理團隊和天津大學項目團隊在北京亞行駐中國代表處進行了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