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應對極端氣候挑戰 你的城市準備好了嗎?

2024-5-16 13:46 來源: 央視新聞 |作者: 王晨

今天(5月15日)是全國低碳日,今年的主題是“綠色低碳、美麗中國”。生態環境部今天上午在江蘇常州舉行了2024全國低碳日主場活動,在活動上,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公布了首批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的試點名單,共包含北京市門頭溝區、浙江省麗水市、江西省九江市、四川省成都市等39個城市或市轄區。

專家介紹,氣候適應型城市的建設,要增加城市面對極端氣候影響的韌性和彈性,海綿城市建設就是其中的重點。江西九江市地處長江沿岸,洪旱災害頻發。在九江市長江大道鐵路橋路段,一個橫貫整個路面的超長排水設施格外引人注目。

江西省九江市老城區海綿化及積水點改造工程項目經理 吳瓊祥:我們通過在路面新增這種橫排雨水篦子,擴大雨水管網管徑,在末端新建6立方米每秒的排澇泵站,現在能夠有效應對60毫米每小時的極端降雨天氣。

這里往年逢雨必積水,深度常在50厘米以上。通過去年年底的海綿城市改造,今年入汛以來這里沒有再出現積水現象。目前城區80%以上的面積,都能達到30年一遇的排澇標準。

近年來,九江市通過連通江河湖泊水系,推進氣象、水文、地質等監測預警預報等措施,破解氣候變化和局地氣候的困擾。目前,災害性天氣預警提前量達48分鐘。轄區內湖泊河流防堤防洪標準也提升至50年一遇,長江干流九江城區段防堤達到百年一遇防洪標準。

江西省九江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科科長 余波:我們更加注重相關防范能力的互相之間嵌套和統籌,重點是加強氣象、環境、水文、水利以及城市相關方面的預警監測能力建設。

2023年8月,國家發布《關于深化氣候適應型城市建設試點的通知》,明確提出了完善城市適應氣候變化治理體系。去年全國城市新建和改造排水管網約1.8萬公里,以應對城市內澇為重點,在60個城市開展了海綿城市建設示范。專家建議,適應氣候變化工作,應該與生態環境建設相互聯系起來,實現功效的最大化。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副所長 嚴登華:極端天氣預警與重污染的這種預警要聯動起來。把海綿城市的治理與水環境的治理捆綁起來,實現城市適應氣候變化工作,它的綜合效果的最大化。

提升城市在極端天氣下的宜居性

適應氣候變化工作,不僅涉及防災救災,還關系到我們每個人居住環境的健康安全和舒適。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資源所副所長 嚴登華:比如說像高溫、熱浪,還有暴雨,干旱,洪澇等等,對老百姓的生活,還有居住地的宜居性都會產生影響。像水利工程、交通工程、能源工程等等,都產生了顯著的影響。

《中國適應氣候變化進展報告2023》顯示,為提升城市在極端天氣下的宜居性,我國已授予26個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稱號,在100余個城市開展了國家園林城市建設,全國各地建設3520個“口袋公園”。

在浙江省麗水市,這條橫貫市區的河流兩側建設了三四百米寬的森林帶,這不僅僅是城市的綠化帶,還是一個巨大的“鼓風機”,引導著涼風穿城而過。麗水四面環山,通風條件不太好,每到夏季就成為浙江有名的“火爐城市”。2020年起,當地啟動了城市風廊及配套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利用城市內河流打造的貫通城市的綠色風廊,有效降低了市區夏季的溫度。

浙江省麗水市市民 黃晶晶:小的時候就覺得很悶熱,那時候棒冰、冰西瓜必須得吃,現在就沒有那種很悶很悶的感覺,感覺空氣都非常好,很舒服。

極端天氣引起的地質災害也是影響城市居民居住環境的重要因素。2016年,受臺風“鲇魚”影響,麗水市遂昌縣蘇村發生山體滑坡重大自然災害。災害發生后,為徹底改善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減輕當地的生態和氣候負載,當地實施了“大搬快聚、安居富民”行動,當地居民通過搬遷下山徹底遠離了危險,改善了居住環境,同時也恢復了山區的自然生態。

目前麗水市對轄區內易受極端天氣影響的地質敏感區域進行了排查,在2024至2026年這三年內,將有3.5萬戶農戶搬離受地質災害威脅的居住地,居住到更安全的地方。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