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3日,
北京——"金融支持凈零轉型" 可持續發展影響力大會在北京舉行。本次會議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亞洲證券業及金融
市場協會(ASIFMA)、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宏觀與綠色金融實驗室(Macro and Green Finance Lab)和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共同舉辦,重點探討如何將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融入金融決策,通過可持續投融資促進凈零轉型。
聯合國助理秘書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助理署長兼亞洲及太平洋區域局局長坎尼·維格納拉賈(Kanni Wignaraja)女士在主旨發言中指出,目前,亞太地區在氣候融資方面面臨著巨大缺口,每年至少短缺 8,000 億美元。在新冠疫情和其他沖擊導致公共財政枯竭的情況下,顯然需要釋放和引導更多的私人資本來幫助應對氣候變化。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白雅婷(Beate Trankmann)女士在開幕致辭中提到:“我們急需進行系統性變革,并且努力將全球資本導入支持環境保護以及可持續發展增長所需的長期投資,并且激發利益相關者采取行動。”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公共
政策與可持續金融負責人Diana Parusheva女士說:“中國目前在轉型金融領域發展迅猛,擁有全球規模最大的
碳市場。中國的氣候雄心將對全世界產生重要影響。”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宏觀與綠色金融實驗室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博士介紹了介紹了中國的綠色金融議程如何支持風能、太陽能光伏和其他綠色產業的規模化發展。他還介紹了中歐共同分類目錄(CGT)的工作進展,并呼吁各方加強合作,在未來CGT后期完善過程中不斷拓展氣候以外的主題覆蓋范圍,包括生物多樣性和SDGs。氣候債券倡議組織首席執行官Sean Kidney先生談到:“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在如何撬動資本來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方面具有巨大潛力。”
全球金融領袖和可持續金融專家在會議上進行了深入的討論,重點交流了將可持續發展納入企業運營核心的實用戰略,以及加快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創新投融資方案。
主旨采訪環節聚焦討論全球可持續金融標準趨同工作面臨的挑戰和機遇。與會嘉賓就G20框架下綠色金融與轉型金融,中國主題債券市場與國際接軌、國際信息披露基線以及開發性金融機構在撬動社會資本中的作用等
問題分享了各自的觀點。
第一個圓桌
論壇重點涉及私營部門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 與會嘉賓分享了私營部門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的關鍵作用,強調了挑戰和機遇;突出了企業責任、創新和將可持續發展目標納入投資實踐的重要性。
本次會議還發布了題為《金融支持中國農食系統氣候轉型:凈零排放、氣候韌性與社會公正》的新報告。該報告表明,金融機制在推動農業食品行業可持續轉型中起到關鍵作用。
報告發布后,第二個圓桌論壇的與會嘉賓結合報告主要結論就如何加強探索農食系統轉型方面的潛力進行了討論,強調了農業食品行業對推進氣候和生物多樣性目標的重大影響。他們就能夠支持可持續農業實踐、促進生物多樣性和減緩氣候變化的各種金融工具和投資戰略交換了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