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2023年安陽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2024-6-7 14:24 來源: 河南省人民政府門戶

  2023年,在安陽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施策、科學治理、精準管控,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強力推進污染防治攻堅重點任務落實,取得了明顯成效,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持續改善,綠色發展得到持續深化,有力促進了全市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大氣環境

  城市環境空氣質量。2023年,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5.033,同比下降3.5%;可吸入顆粒物 (PM10)、細顆粒物 (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臭氧分別為84微克/立方米、50微克/立方米、10微克/立方米、29微克/立方米、1.6毫克/立方米、178微克/立方米;同比可吸入顆粒物濃度 (PM10)下降7.7%、細顆粒物(PM2.5)下降3.8%、二氧化氮下降6.5%;一氧化碳上升6.7%;二氧化硫、臭氧持平;全市城市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212天,同比減少9天;重污染天氣11天,同比減少1天;酸雨發生率為0。

  水環境

  2023年,全市地表水水質級別為輕度污染。26個國家、省、市控地表水斷面中,Ⅰ-Ⅲ類斷面17個,占65.4%;Ⅳ類斷面7個,占26.9%;Ⅴ類斷面2個,占7.7%;無劣Ⅴ類斷面。

  流經全市11條河流中,露水河、淅河、淇河、安陽河4條河流水質狀況為優,衛河、金堤河2條河流水質狀況為良好,粉紅江、茶店河、硝河、洪河、湯河5條河流水質狀況為輕度污染。

  集中式飲用水源。2023年,城市地表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級別為優,地下水飲用水源地水質級別為良好,取水水質達標率為100%。

  土壤環境

  2023年,土壤環境質量呈穩中向好態勢,全市區域土壤重金屬含量總體呈現下降趨勢,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初見成效。土壤安全利用進一步鞏固提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聲環境

  城市聲環境質量。2023年,安陽市區域晝間聲環境總體水平為較好,平均等效聲級為53.0分貝,同比下降0.6分貝;區域夜間聲環境總體水平為較好,平均等效聲級為43.5分貝。安陽市道路交通晝間聲環境質量總體水平為好,平均等效聲級為64.2分貝,同比下降1.0分貝;道路交通夜間聲環境質量總體水平為較好,平均等效聲級為60.0分貝。安陽市功能區聲環境晝間達標率為85.0%,夜間達標率為62.5%,同比分別上升7.5、5.0個百分點。

  輻射環境

  全市核技術利用單位318家,其中涉源單位22家,在用放射源166枚(其中Ⅰ類源1枚、Ⅱ類源1枚、Ⅲ類源3枚、Ⅳ類源51枚、Ⅴ類源110枚)。使用射線裝置單位296家,在用射線裝置830臺(其中Ⅱ類裝置143臺,Ⅲ類裝置687臺)。

  2023年,全市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未發生輻射事故。安陽市電離輻射月均值在108.46~91.88納戈瑞/小時之間,年均值97.73納戈瑞/小時,在天然輻射本底范圍內,電磁輻射水平低于國家規定的電磁環境控制限值。

  自然生態環境

  氣候變化。2023年,全市平均氣溫15.3 ℃,較常年同期偏高1.2℃ ;全市平均降水量1005.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72.4%。與2022年相比,2023年平均風速偏強0.3m/s,小風日數偏少,大氣水平擴散條件總體較2022年偏強。2023年降水日相比2022年明顯偏多,降水對大氣污染物的沖刷、稀釋作用偏強。與2022年相比,2023年安陽市大氣自凈能力偏強。綜合來看,2023年安陽市氣象條件對污染物的擴散影響與2022年相比偏強。

  農業農村生態。2023年,全市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為55.7%,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為52.31%。全市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主要農藥實際用量1225.06噸,比2022年增加0.12 %。全市主要農作物測土配方施肥技術覆蓋率達到90% ,主要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41.28 %。

  林業生態及生物多樣性。2023年,安陽市林木覆蓋率26.09 %。全市分布國家保護陸生野生動物298種,其中兩棲類5種,爬行類12種,鳥類251種,獸類30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13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1種,省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1種。全市已知的高等植物2000種,列入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種,河南省重點保護野生植物23種。

  自然保護地。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已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1處,總面積0.87萬公頃,占全市國土總面積的1.17 %。全市現有省級以上森林公園8個,面積1.60萬公頃,其中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面積0.25萬公頃。全市現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個,面積1.33萬公頃。全市濕地總面積1.41萬公頃(全口徑濕地),全市濕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比率(即濕地率)為1.90%。建有國家級濕地公園3處,省級濕地公園試點單位5處,規劃總面積0.33萬公頃。

  土地礦山治理。2023年,全市共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積50平方公里,礦山恢復治理面積0.061萬畝。

  措施與行動

  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一是加快產業結構優化。淘汰4家磚瓦窯企業7條生產線;完成滑縣半坡店鎮仿古家具產業集群升級改造,拆除17家分散式光氧+活性炭設施噴漆工序,改用集中噴涂中心并配備RTO高效治污設施;加快鋼鐵行業整合,3家鋼鐵企業整合升級項目已通過省級“兩高”項目會商聯審,其中1家鋼鐵企業整合項目已開工建設;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二是加快能源結構調整。10家重點用能單位完成節能降碳改造,實現節能量3.1萬噸標準煤、減碳量7.3萬噸;新增集中供熱入網面積188.87萬平方米,實際用熱面積同比增加32.69萬平方米;持續鞏固清潔取暖“雙替代”成效,發放電采暖消費券125萬張,查獲散煤148噸,罰款6萬余元,全市平原地區實現“散煤清零”。三是加快運輸結構調整。滑縣鐵路專用線建成通車;安西聯絡線正在建設中,鐵路運量占比14.35%;新增11192輛電動民用汽車、419輛新能源貨車;城區820輛公交車、1359輛出租車、769輛輕型物流運輸車、206輛小型環衛保潔車全部實現新能源化;大宗物流運輸企業新能源車輛通行1895297輛次,同比增長29%。四是深化工業污染治理。97家工業企業完成“一企一策”深度治理,7家燃氣鍋爐企業完成低氮燃燒改造、268家涉揮發性有機物企業完成源頭替代,22家化工、醫藥等企業完成泄漏檢測與修復(LDAR)。持續開展10個重點行業協商減排,在企業不停產、限產的基礎上,通過加強精細化管理,實現日均排放量降低18%。實現22家重點工業企業創A晉B。五是狠抓面源污染治理。開展施工、道路揚塵污染專項整治和城市清潔行動,對重點區域進行機械化清掃和道路積塵走航監測,建成區內全部消除四級道路;完成9個露天礦山綜合整治項目、1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項目;持續強化禁燃禁放和餐飲油煙治理。六是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開展路檢路查和入戶檢測,查處超標貨車90輛。開展柴油貨車違法運輸源頭治理集中行動,查處各類違法違規問題行為1629個。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信息登記1257臺,嚴格執行《關于調整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的通告》,查處違法違規使用非道路移動機械問題373臺次。加強學校、重點路段、商圈周邊道路等55個點位周邊擁堵疏導,有效減少汽車尾氣排放。完成270家加油站、31輛油罐車監督性抽測;取締黑加油站點10個,查扣流動黑加油車15輛,罰沒非法油品32.94噸。推進用車大戶門禁系統建設,對19家大宗物料運輸企業安裝門禁系統。七是提升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能力。修訂完善《安陽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全市3936家企業納入應急減排清單,實施差異化管控。每日堅持空氣質量研判分析,及時啟動并剛性落實重污染天氣預警措施。八是強化基礎能力建設提升。優化完善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絡,41個鄉鎮站完成升級改造和聯網運行。試點安裝59套在線質控,開展在線監控數據打假專項行動,提高數據打假精準度。

  深入打好碧水保衛戰。一是持續改善地表水環境質量。建立月排名、月研判、季通報、年考核、跟蹤督辦等工作機制,有效推進年度水攻堅各項工作任務落實。2023年,安陽市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在全國排名第十二位;地表水環境質量在全省排名第三位,國、省控斷面Ⅲ類以上“好水”比例達到100%,再創安陽有監測記錄以來歷史最好水平。二是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印發了《安陽市加強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實施方案》,組織各縣(市、區)利用無人機、徒步等形式開展全方位、地毯式排查,共排查出1327個排放口,整治完成率為76%,超額完成省定目標任務。三是強化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完成水源地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工作,全市8個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狀況綜合評分為滿分;對全市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開展排查整治,保障飲水安全;組織開展南水北調干渠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率先在全省開展南水北調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演練,確保“一渠清水永續北送”。四是持續做好黑臭水體治理。鞏固提升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成效,嚴格落實“四級網格化”日常管理和河長長效監管機制,定期開展城市黑臭水體巡查抽查,發現一處、整治一處,實施城市黑臭水體動態清零,定期開展整治后水體水質監測,基本實現長治久清。五是持續抓好黃河流域水生態保護。滑縣和長垣市、濮陽縣政府簽訂黃河流域金堤河、黃莊河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協議。六是積極推進美麗河湖創建。2023年,安陽河(城區段)被評為省級美麗河湖優秀案例。截至2023年年底,安陽市共創建美麗河湖5處,數量居全省第一。七是統籌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組織開展了全市水環境暨污水違法違規排放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對全市涉水工業企業、污水處理廠、黑臭水體等10個方面工作存在的隱患開展地毯式排查,強化水環境監管,嚴厲打擊各類水環境違法排污行為。查處涉水違法案件18起,其中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案件1起、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1起;聯合市衛健委確定了二級以下醫療機構名錄,督促相關醫療機構開展污水處理設施問題自查;全面加強水環境風險防控,認真做好汛期、枯水期水環境安全保障工作,確保全市水環境安全。

  深入打好凈土保衛戰。一是深入推進農用地土壤鎘等重金屬污染源頭防治行動。建立涉鎘等重金屬全口徑清單,全面實施安陽市典型區域受污染耕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成因排查項目。二是推動重點監管單位規范化監管。23家重點監管單位全部依法納入排污許可管理,新納入的6家重點監管單位完成了土壤污染隱患排查、實施了土壤和地下水自行監測。對焦化、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9家土壤重點監管單位完成隱患排查“回頭看”。三是依法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完成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任務,進一步完善耕地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機制,有效降低農產品污染風險,實現耕地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四是保障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健全管理機制,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聯合印發了《關于規范重點建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用途變更為“一住兩公”納入詳細規劃和供地管理的地塊應在供地(土地劃撥、出讓)前落實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措施,全年完成145個重點建設用地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根據調查結果,確定2個污染地塊。五是推進污染地塊開展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實施滑縣原九間房化工廠遺留鉻渣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修復。完成林州華誠化工和太行蓄電池廠疑似污染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依法納入污染地塊管理,全市6個污染地塊全部落實風險管控措施,保障土壤環境安全。

  強化噪聲污染監管。編制印發《安陽市噪聲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23—2025年)》《安陽市噪聲污染防治聯席會議制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部分條款部門職責清單》,明確責任分工,形成噪聲污染防治合力。持續開展高考、中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護航高考、中考。

  抓好督察任務整改。2023年共承辦中央、省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任務107項,已完成80項,27項整改任務正在整改中;交辦群眾舉報件99起,已辦結73起,26起階段辦結群眾舉報件正在按照時間節點有序推進。

  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組織開展安陽市“綠盾2023”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工作,對自然保護地內衛星遙感監測發現的重點問題線索逐一核實整改。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全市新命名市級生態村30個。

  優化環評與排污許可管理。2023年,受理、審批生態環境行政許可255件,完成4個園區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的審查,推進295個省、市重點項目聯審聯批。全市排污許可證管理企業1268家,登記13555家,發證、登記完成率100%。

  嚴格環境執法監管。組織開展了秋冬季空氣質量聯防聯控專項檢查、工業企業無組織排放專項執法檢查、第三方環保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問題專項整治行動、夏季揮發性有機物(VOCs)行業監督幫扶專項行動、水環境暨污水違法違規排放大排查大整治專項行動等18項專項執法行動,嚴格落實污染源日常監管“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實施生態環境執法“正面清單”制度,積極推行“執法+監測+監控”機制,進一步探索非現場執法模式。全年下達行政處罰決定361起、罰款1802.38萬元;查封扣押8起,限制生產2起,移送拘留5起,涉嫌犯罪移送8起。

  加強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開展年度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和環境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完成284家企業化學物質環境信息統計數據填報及審核工作;參與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舉辦的“3·15”偽劣商品集中無害化銷毀活動;開展廢鉛蓄電池收集試點和小量危險廢物集中收集試點工作;完成固體廢物年報申報和固廢污染環境防治信息公報編制工作;積極推進固體廢物污染防治信息化建設,2023年省內辦結聯單15398條,跨省辦結聯單4466條。

  嚴格核與輻射安全監管。2023年完成輻射類環評批復18件,辦理輻射安全許可事項106件,確保核技術利用單位納入輻射安全監督管理;更新完善《國家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監管系統》,完成319家輻射工作單位2023年放射性同位素與射線裝置安全和防護狀況年度評估報告上傳工作;完成全市輻射安全監督檢查和隱患排查工作;組織開展“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安全宣傳活動;開展輻射環境應急監測“大練兵大比武”活動,提升全市輻射監測能力;安全送貯2023年廢棄放射源,確保送貯率100%;組織指導輻射工作人員完成輻射安全考核,確保全員持證上崗。

  加強環境應急管理。全面開展全市突發環境事件風險隱患排查整治工作,共排查整改問題369個。組織開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安陽段)突發水環境污染事件應急演練等15次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完成安陽河、湯永河系“一河一策一圖”應急處置方案編制。2023年全市未發生較大以上突發環境事件。

  強化環境監測支撐。2023年,在保障103個空氣自動站、23個地表水自動站站點正常運行基礎上,完成了87個鄉鎮降塵點位、26個市控地表水斷面水質、13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9個重點監控村莊農村環境質量、78個農村萬人千噸飲用水水源地水質、23個鄉鎮級飲用水水源地、4個10萬畝及以上農田灌區監測、123個20噸及以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出水水質監測、15個城市黑臭水體等環境質量監測任務;完成了41家鄉鎮空氣站“二升六”改造任務,全市環境空氣自動站全部實現六參數監測。完成了1家工業園區站建設任務,及時有效支撐了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完善監控網絡建設。截至2023年年底,全市累計建設聯網環境自動監控設施1146套(廢氣1008套,廢水138套),其中2023年新增環境自動監控設施64套。

  辦理環境信訪和建議提案。2023年,共受理群眾各類環境信訪投訴舉報事項1222件,處理率100%,按期辦結率100%;全年未發生因環境問題而引發的到省赴京集體上訪、非正常上訪、惡性上訪事件。2023年度,共接收人大交辦建議6件(其中協辦件1個),政協提案6件(其中協辦件3個),全部按期辦結,走訪滿意度100%。

  強化環境宣傳教育。緊緊圍繞“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安陽市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十大行動,組織開展了180場黨的創新理論生態文明宣講活動;成功舉辦了“最美環保人”評選活動;組織開展全市講好環保故事征文活動;積極開展環境教育基地創建;召開了全市生態環境新聞發布會;組織拍攝的《讓中國更美麗》歌曲傳唱作品獲得生態環境部表彰;環保設施開放工作在全省領先。精心策劃六五環境日、生態日、低碳日宣傳活動。統籌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宣傳,開展網絡直播,在線答題,開設《大干五十天打好攻堅戰》《曝光臺》兩個精品欄目,揚優曝劣,營造了良好的環境污染防治攻堅氛圍。

  資料來源:氣候變化內容由市氣象局提供;農業農村生態內容由市農業農村局提供;林業生態及生物多樣性和自然保護地內容由市林業局提供;土地礦山治理內容由市水利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提供。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