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全球多地遭遇高溫炙烤。多國氣候監測機構數據顯示,今年5月為有記錄以來“最熱5月”。在此情形下,全球包括農業、航運業、能源
電力等多個行業也在經歷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高溫干旱導致農作物減產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日前發布公報說,今年5月是該機構自1850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最熱5月,也是連續第12個月同期全球平均氣溫創歷史新高。數據顯示,2024年5月全球平均氣溫為15.98攝氏度,比20世紀的同期平均氣溫高1.18攝氏度。
本月初,歐盟氣候監測機構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也報告,全球剛剛經歷了有記錄以來的最熱5月,該月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52攝氏度。據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下屬國家環境信息中心預測,2024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年份的幾率為50%,而成為5個最熱年份之一的幾率則為100%。
6月15日,一名商販在印度阿姆利則賣傘。今年初夏以來,全球多地遭遇高溫炙烤。國際權威氣候監測機構數據顯示,剛剛過去的5月為有記錄以來“最熱5月”。新華社/法新
極端高溫以及與之相隨的干旱天氣會導致糧食減產。彭博社稱,當前小麥的期貨價格已達到2023年7月以來的最高點,原因包括主要出口國俄羅斯的干旱、西歐的多雨以及美國小麥主要種植地堪薩斯州遭受極端干旱等。
根據巴西地理與統計研究所(IBGE)公布的全國廣義消費者價格指數,截至今年5月,橄欖油價格在過去12個月內上漲了近50%。橄欖油的主要生產國因高溫和干旱減產,是導致價格上漲的最主要原因。
巴西農業研究公司Embrapa指出,橄欖樹起源于地中海,相對耐熱,但即便如此,要開花結果,也需要將溫度保持在適度區間。然而,歐洲去年的氣溫一度較高,有報道稱橄欖樹的樹葉被炙烤,甚至發生火災,導致種植面積減少。
烏克蘭谷物協會(UGA)近日表示,烏克蘭今年的玉米產量和出口預計將下降,因為播種季節的極端高溫天氣導致單產下降。UGA預計2024/25年度烏克蘭玉米產量將降至2550萬噸,低于上年的2960萬噸;出口量將從2600萬噸降至2050萬噸。美國農業部預測,2024/25年度烏克蘭玉米收獲面積將降至380萬公頃,創下13年來新低。
越南是世界第二大咖啡出口國,隨著近年來國際咖啡價格持續走高,很多越南農民也在不斷擴大咖啡種植面積。但是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導致越南遭遇高溫少雨的極端天氣,這讓當地的咖啡種植面臨相當困難的局面。
越南當地農戶表示,今年干旱少雨,所以咖啡產量將比往年減少30%左右。越南氣象專家稱,咖啡樹對溫度非常敏感,它只在24攝氏度至28攝氏度范圍內生長良好。當氣溫升高時,產量會減少,花果質量和咖啡質量也會下降。溫度較高時,病蟲害也非常容易蔓延。此外,在越南,胡椒、牛油果、榴蓮等作物的產量也受到了高溫少雨天氣的影響。
電力供應、航運業受沖擊
全球極端高溫對電力供應造成了巨大沖擊,水力發電、核能發電、風力發電和光伏發電都受到了影響。由于高溫天氣導致來水偏枯,水電出力不足,進一步加劇了電力供應緊張的情況。此外,高溫天氣還會導致空調降溫用電需求激增,進一步增加了電力負荷。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全球電力
市場更新報告:2023-2024年展望》,極端高溫導致多地電力市場負電價小時數增多。同時,干旱也意味著水電的減少。該報告顯示,全球水電年容量系數已從1990年至2016年的平均38%降至2020年至2022年的平均36%,這意味著全球水電每年少輸出約240太瓦時電力。
“傳統能源”研究公司市場研究主管加里·坎寧安近期警告稱,炎熱天氣將導致空調的使用量激增,高用電需求又增加了對天然氣等能源的用量,這或將導致美國天然氣期貨價格在下半年快速飆升?;ㄆ旒瘓F分析師早在4月就預測,一場由高溫、颶風導致的美國出口中斷以及拉丁美洲日益嚴重的干旱造成的“風暴”,或將導致天然氣價格在目前水平上飆升約50%至60%。
據美國媒體報道,受持續高溫天氣影響,美國得克薩斯州電力需求量持續攀升,推高電力現貨市場價格,當地時間5月17日,得州電力網站上的電力價格一度飆升至每兆瓦時688美元,相較于前一天增長了1600%。
全球航運也不可避免受到干旱帶來的沖擊。當前全球貿易的90%是通過海運完成的。海洋變暖導致的極端天氣災害,將給航運線路和港口造成嚴重損失。
此外,干旱天氣也會影響諸如巴拿馬運河這樣的關鍵水道。有報道稱,萊茵河這一歐洲最繁忙的商業水道也面臨水位創下歷史新低的挑戰。這會威脅從荷蘭鹿特丹港向內陸
運輸柴油、煤炭等重要貨物的需求。
高級能源分析師卡爾·尼爾表示,未來幾個月,惡劣天氣的威脅可能會讓大宗商品交易員保持高度警惕,因為“不確定性帶來了波動性,而對于大宗交易市場而言,人們往往是在這種不確定性中定價”。此外,干旱導致的油輪運輸、液化天然氣運輸受限,這又將進一步加劇供應鏈的緊張局勢。
推進國際協作應對氣候變化
分析指出,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的頻率和強度都在增加,對全球氣候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影響。在日益緊迫的全球氣候挑戰面前,沒有國家可以獨善其身。如果缺乏行動,所有人都將承擔后果,為避免這種情況出現,推進國際協作是應對氣候變化唯一的解決辦法。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近日呼吁國際社會直面氣候變化的事實,立即采取行動。古特雷斯說,采取氣候行動的需求從未如此緊迫,氣溫繼續升高可能帶來海平面災難性上升、熱帶珊瑚礁系統以及數億人生計被毀、天氣模式進一步被擾亂等后果。
古特雷斯呼吁國際社會立即采取氣候行動,具體措施包括加強能源轉型、大幅削
減排放、促進氣候融資等。他指出,適應極端天氣所需的資金仍未完全到位,所有發達國家必須兌現承諾,到2025年把適應資金增加一倍,達到每年至少400億美元。他強調,氣候資金不是恩賜,而是確保全民享受宜居未來的根基。
“任何國家都無法獨自化解氣候危機,這是全球動員的時刻?!惫盘乩姿拐f,我們需要樹立最宏偉的目標、實現最大的加速度并開展最緊密的合作。
德國知名研究機構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波茨坦大學地球系統科學教授約翰·羅克斯特倫也表示,使氣候危機保持在可控范圍內的唯一方法是全球攜手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并維護自然平衡,令地球保持韌性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