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中國碳交易價格是如何怎么設定出來的

2015-2-22 22:26 來源: 英國金融時報 |作者: 皮利塔 克拉克

   北京環境交易所是中國試水碳市場的一個核心機構,中國的這一努力備受矚目,但進展得并不熱烈。

    這家交易所的碳交易中心主任王陽說:“現在每天大概有兩三筆交易。”

    這還是從去年11月每周兩三筆交易的基礎上漲起來的,當時北京在去年6月啟動的五市兩省碳排放交易試點系統中,成為第三個試點。

    隨著更多計劃即將出臺,專家表示中國很快就能調控10億噸左右二氧化碳的排放,占其年碳排放量的近10%。中國目前的碳排放量已使之成為世界最大的碳污染國。

    隨著全球最大的歐盟碳市場的價格陷入低迷,加上澳大利亞放棄征收碳排放稅,環保主義者抓住了中國碳市場這根稻草,以之證明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還遠未失敗。

    然而,試水近一年后,這些試點計劃卻讓那些努力適應有中國特色碳市場的人,產生了相當大的困惑和挫折。

    “這是個黑洞。”一位國際碳交易專家評論道,他解釋說由于官員習慣性排斥信息發布,外界很難理解市場價格是如何設定的。

    碳市場也叫總量管制和交易體系,或排放交易體系,旨在為二氧化碳(令大氣升溫的主要人造溫室氣體)的排放定價,激勵工廠減排,促進更環保的投資。

    政府在運行這類市場時,先是計算出其管轄范圍內每年有多少噸二氧化碳排放,然后設定一個排放總量,或限額。

    然后他們制定配額(也稱碳排放許可和碳信用),每份配額等于1噸二氧化碳,全部加起來就得到了排放總量,總量要向社會公示。配額通過拍賣或分配的方式分給那些必須遵守該計劃的公司。各公司每年必須提供等于其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碳排放許可,其排放量也要公之于眾。

    配額不足的公司可從配額有余的公司購買,或在公開市場購買,這意味著配額價格的升降應取決于市場是否認為企業擁有足夠的碳排放許可。

    最起碼在理論上是這樣。當歐盟在2005年啟動碳市場時,是根據各公司估計的歷史排放量來分配配額,結果這些評估值被證明過度夸大。碳價從30歐元左右一路暴跌,到2007年跌到零附近。

    中國官員公布了多數市場的整體總量,但不會總是披露總量所依據的歷史排放數據,更別提配額分配的精確數值。就連得到配額的公司的名稱,外界有時也無從得知,使人難以理解到底什么在拉動價格。

    湯森路透碳點的碳市場分析師說:“沒有公開信息,價格機制是相當不透明的。”

    中國東南部城市深圳的碳價一度高達130元人民幣,而湖北省的碳價才在20元人民幣左右,北京碳價大約為50元人民幣,這些市場的交易量通常也非常小。

    國際排放交易協會國際政策主管杰夫斯沃茨(Jeff Swartz)認為,除非人們能更好地了解行情,否則流動量不太可能增加。

    他還說:“現在中國的排放交易市場還無法提供行情信息,但市場要想成熟,市場參與者就需要了解供需的基本面。”

    不過,中國碳市場專家呼吁人們以寬容的態度來看待這一問題

    北京咨詢公司中創碳投戰略總監說:“大家要有耐心。”他說在其他國家,各公司必須上報數年的排放數據,這讓它們的排放上限較易計算,但中國并沒有這方面數據。

    他補充說:“我們要做的工作還有很多,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試點市場已經啟動了,它們正在前進。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們是意義非凡的。”

    中國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表示,該計劃是中國創造低碳經濟行動的重要環節。發改委是一個強大的經濟計劃權力部門,推動著碳市場的發展。

    他說:“到2020年,我們將努力建立起全國碳市場。”

    這可能會是全世界最大的碳市場,但就像在中國常發生的,它也可能變成誰也沒見過的樣子。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