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是我們的‘金山銀山’,必須得守護好。”5月24日一大早,
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固陽縣國營林場場長秦嶺像往常一樣到林子里查看。這些林子所產生的
碳匯,被開發成林草數字碳票后,已經被多家企業認購,用于抵消其辦公、會議等活動產生的
碳排放,開辟了實現
碳中和的“內蒙古路徑”。
5月10日,應用于第十四屆冬季運動會碳中和的5000噸包頭林草數字碳票正式完成捐贈和注銷流程,這是內蒙古地方碳匯產品首次成功應用于全國性大型活動碳中和,標志著林草數字碳票又邁出關鍵性一步。
林草碳票就是林地碳
減排量收益權的憑證。2023年6月,包頭市以固陽縣國營林場2.2萬畝林子為開發對象,開發出首筆15萬噸數字碳票,成為內蒙古首個地方碳匯產品。目前,這筆數字碳票已有32家區內外企業認購,銷售3萬余噸,交易金額達200萬元。
“辛苦種下的林子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還實現了經濟效益,林場職工造林護林的積極性更高了。我們用賣碳票的錢繼續投入到生態建設中,實現了生態建設的可持續發展。”秦嶺說。
包頭市林草局改革發展和科技科科長馮小東介紹,包頭林草數字碳票作為地方碳匯產品,人人可參與開發、買賣。企業、大型活動組織者、社會公眾等通過購買碳票實現零碳會議、零碳活動、零碳辦公,履行社會責任。
內蒙古是我國北方面積最大、種類最全的生態功能區,森林面積3.57億畝,居全國第一,林業碳匯量豐富。“林草數字碳票要求靈活、開發門檻低、可開發資源量大,不僅有利于逆向推動生態建設,也能很好地利用內蒙古豐富的生態碳匯資源,具有極其廣泛的推廣意義。”內蒙古自治區林草局總工程師、碳匯局負責人說。
目前,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正以伊金霍洛旗為試點推進林業碳票交易,鼓勵試點區域內小微企業、工業園區、能源企業等各類企業、單位和個人購買林業碳票,抵消生產生活所產生碳排放。下一步,內蒙古將在全區總結推廣林草數字碳票經驗,引導更多自愿減排企業通過購買碳票履行社會責任,助力實現“雙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