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世界變局推動能源市場加速演進

2024-7-5 10:47 來源: 中國石化報

上半年,國際形勢、油氣市場和能源轉型層面均出現不確定性上升趨勢。下半年,歐洲和中東的地緣政治沖突或將趨緩,全球經濟增長前景將有所改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2%,其中,中國經濟將增長5%。此外,旺季供需缺口將支撐油價,預計三季度布倫特原油均價將為88美元/桶,全年均價為85美元/桶。與此同時,清潔能源投資優勢將擴大,各國將加快氫能產業布局。Rystad預測,今年底中國將安裝2.5吉瓦制氫電解槽,每年可生產22萬噸綠氫。

本版文字由 毛若冰 提供(作者單位: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

上半年國際形勢、油氣市場不確定性上升

大國競爭和地緣沖突加劇,我國積極應對國際形勢變化

美國加強對華限制。美國聯合歐盟炒作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問題,向我國電動汽車、太陽能電池、半導體等商品加征關稅,針對我國造船業啟動301調查(根據美國1974年貿易法第301條對他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發起調查);威脅擴大對我國銀行和公司的次級制裁。

全球大選形勢下,多國出現政治極化、碎片化趨勢。極右翼勢力在歐洲議會選舉中異軍突起,引發法國、比利時政局動蕩,作為歐洲政治的“風向標”,標志著歐洲政局呈現碎片化、保守化趨勢,將進一步加劇歐盟內部分裂。莫迪連任印度總理,但其領導的印度人民黨獲得議席未過半數,成為莫迪2014年執政以來獲得的最少支持,印度政局不穩將向中印關系輸出不確定性。長期穩定執政的“非洲人國民大會”在南非議會選舉中贏得議席占比僅為40%,跌至30年來新低,使其內外政策不確定性增加。

我國外交積極有為。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國務卿布林肯先后訪華,我國氣候特使劉振民訪美,中美防長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上會晤,兩國高層保持高頻交流。同時,我國邀請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習近平主席訪問法國、匈牙利、塞爾維亞,擴大我國外交戰略空間。此外,我國還加強與印尼、越南、泰國、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的溝通協調,力促周邊局勢穩定。

美國推遲降息時間,大國押注產業政策強化技術競爭

主要經濟體表現良好。美國經濟保持韌性,一季度同比增長2.9%(2023年四季度同比增長3.1%),服務業持續處于擴張區間。歐洲經濟呈現復蘇態勢,歐元區經濟一季度同比增長0.4%(2023年四季度同比增長0.1%),服務業表現強勢,制造業邊際改善。我國經濟開局良好,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房地產政策優化、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穩增長政策利好,以及外需改善、出口回暖等因素支撐下,一季度增長5.2%。

美歐貨幣政策分化。歐元區6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2.5%(5月同比增長2.6%),由于歐洲經濟持續低迷,雖然通脹出現反復,但為刺激經濟增長,瑞士央行3月率先降息25個基點,歐洲央行6月降息25個基點,是近5年來首次降息。同時,美國5月CPI同比上漲3.3%(4月同比增長3.4%),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平減指數(PCE)持續在2.8%左右,由于經濟基本面較強勁且通脹仍有黏性,美聯儲連續7次維持利率不變。

產業競爭成為焦點。歐盟出臺《凈零工業法案》《歐洲經濟安全一攬子計劃》《歐洲太陽能憲章》等政策文件,疊加美國出臺的《芯片和科學法案》《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及實施的巨額補貼,標志著主張自由市場競爭的西方國家普遍轉向國家主導的產業政策,希望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在前沿高端技術競爭中搶占先機。

發展中國家社會繼續承壓

發展中國家面臨多重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4年,拉美、中東和中亞、撒哈拉以南非洲經濟增長2%、2.8%和3.8%,整體增速有所回升,但仍然偏低,CPI分別達到16.7%、15.5%和15.3%,居高不下;埃及、土耳其、蘇丹、尼日利亞等國家則飽受通脹困擾。

同時,全球高利率環境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資本外流和匯率貶值的壓力未明顯緩解,3月埃及爆發匯率危機,4月印尼盾、越南盾、泰銖等亞洲國家貨幣普遍貶值,將減少各國外匯儲備,并增加生活必需品進口成本,可能削弱社會穩定性,增加公共安全風險。

地緣風險溢價減弱,油氣價格波動下跌

國際油價由漲轉跌。在歐佩克+限產保價、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世界經濟復蘇等因素支撐下,1~5月,布倫特原油均價為83.7美元/桶(2023年為82.5美元/桶),總體高位運行。受中東地緣政治沖突蔓延的溢出效應沖擊,4月布倫特原油均價漲至89.4美元/桶。然而,進入5月后,市場對地緣政治風險的反應越發疲倦,歐佩克+“限產保價”政策有所松動,允許部分成員國四季度開始增產,疊加全球商業原油庫存超預期上漲,5月布倫特原油均價跌至83.7美元/桶,6月4日一度跌至77.52美元/桶的階段性低位,此后有所回調。

歐亞氣價同步下跌。隨著地緣政治沖突溢出效應減弱,管道氣對歐洲出口恢復平穩,歐洲制造業持續萎縮且庫存處于高位,抑制了采購需求,1~5月,東北亞JKM和歐洲TTF均價分別為9.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2023年為13.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和8.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2023年為12.9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整體呈下跌趨勢。2月進入消費淡季后,歐亞氣價跌勢明顯;4月以來受中東地緣政治沖突升級,挪威等主要生產國設施檢修或故障停產等因素影響,歐亞氣價有所回升,但漲幅相對有限,氣價波動幅度明顯收窄。

電動替代持續深化,綠色政策變數增加

歐盟強調綠色工業競爭力。作為全球能源轉型的領頭羊,歐盟能源政策重心從加快綠色轉型轉向提升綠色工業競爭力,旨在建立上游原材料供應、中游研發部署、下游市場運營的綠色制造業全產業鏈,減少外部依賴,提高獨立自主研發能力。考慮到經濟持續低迷、各國政局右轉趨勢下歐盟落實綠色政策意愿減弱、難度增加,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弱化了能源轉型優先級,提高了綠色產業的對外合作門檻。

我國加強對石化行業的碳約束。國務院印發《2024~2025年節能降碳行動方案》,提出積極發展新型儲能,加快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統籌推進氫能發展,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到20%左右(2023年為17.7%)。針對石化行業,要求嚴控煉油新增產能,全面淘汰200萬噸/年及以下常減壓裝置,加快節能降碳改造,支持建設綠氫煉化工程,今明兩年石化行業節能降碳改造將節能約4000萬噸標煤、減碳約1.1億噸。

成品油替代加速。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09萬輛,同比增長31.8%,市場滲透率為31.1%,替代汽柴油消費超過500萬噸,對成品油市場的沖擊繼續深化。

下半年國際格局與能源市場或將加速演變

全球大選年形勢震蕩,金磚國家推動世界秩序變革

歐洲和中東的地緣政治沖突或將趨緩。此外,據多項民意調查顯示,美國總統拜登與前總統特朗普的支持率仍然膠著,美國大選形勢撲朔迷離,若特朗普重返白宮,其激進政策將極大沖擊國際形勢,需持續跟蹤。與此同時,需要關注美歐保護主義、民粹主義引發的對華政策變化。

美歐打擊中國新興產業。圍繞所謂的中國產能過剩和產業補貼問題,美國將加強與歐盟、日本的政策協調,并將其作為對華競爭的新工具,可能聯合盟友采取增加關稅壁壘、加強投資審查、限制對華投資等相關措施。

金磚國家凝聚共識。沙特、伊朗、阿聯酋、埃及等國家將首次參加今年10月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目前泰國、印尼、土耳其等國家也申請加入,預計各方將加強政策協調溝通,穩步推進金磚擴員進程,完善金磚+合作機制,商討如何應對西方制裁引發的合作風險。

全球經濟韌性好于預期,大國將加強高端技術競爭

全球經濟增長前景改善。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2024年全球經濟將增長3.2%(較1月的預測值上調0.1個百分點),其中美國、中國的經濟將分別增長2.7%和5%,分別上調0.6和0.4個百分點;歐元區經濟復蘇勢頭增強,與之前相比,預期略為樂觀;亞太地區經濟將增長5.2%,繼續領跑全球,印度、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經濟將分別增長6.8%、5%、5.8%和4.4%。

美聯儲下半年可能啟動降息。隨著高利率的抑制效應逐漸顯現,美國經濟降溫跡象將更加明顯,制造業繼續收縮,通脹重返下滑軌道,美聯儲可能年底前啟動降息,將緩解發展中國家資本流出和非美元貨幣的貶值壓力,屆時人民幣有望升值,將助推我國資本市場回暖。

高端技術競爭更趨激烈。隨著大國競爭加劇,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先進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高端技術更受重視,不僅是提振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而且成為決定國家未來競爭力的關鍵。我國提出“新質生產力”概念,大力推動高端制造業躍升,致力于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美國以“友岸外包”“近岸外包”吸引制造業回流,希望鞏固先進制造業全球領導者地位;歐盟加大對半導體、新能源等前沿技術的補貼力度,著力提升工業競爭力。

回歸供需基本面,關注消費旺季需求兌現情況

旺季供需缺口將支撐油價。隨著北半球進入夏季消費旺季,全球石油需求將出現季節性增長,疊加歐佩克+延續減產政策,將出現一定供需缺口,對國際油價構成支撐,預計三季度布倫特原油均價為88美元/桶,呈現回升勢頭。進入四季度,由于全球石油需求增長動力不足,若歐佩克+延續乃至深化減產,疊加美國啟動降息進程,國際油價仍有一定支撐,但若歐佩克+轉向增產,需警惕油價超預期下跌風險,預計2024年布倫特原油均價為85美元/桶。

亞太液化天然氣(LNG)需求將支撐氣價。隨著需求旺季到來,全球夏季天然氣發電和冬季取暖需求將增加,我國、南亞、東南亞等亞太國家經濟強勁增長將引發LNG需求回升,同時2024年全球新增LNG供應有限,將對氣價構成支撐,但經濟低迷下歐洲需求增幅有限且庫存高企,將抑制氣價大幅走高,走勢會趨于平穩,預計下半年東北亞LNG現貨、歐洲TTF均價分別為12~14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和11~1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出現回升勢頭。

新能源發展勢頭迅猛,大國強化氫能產業的超前競爭

清潔能源投資優勢擴大。據國際能源署(IEA)發布的《世界能源投資報告》,2024年,全球能源投資總額將首次超過3萬億美元,其中2萬億美元(2023年為1.7萬億美元)將用于可再生能源、電動汽車、儲能、電網、低排放燃料、能效等清潔能源技術,是化石能源投資的2倍(2023年為1.5倍)。太陽能領域投資將達到5000億美元,引領電力行業轉型。從國家來看,中國、歐洲、美國領跑全球清潔能源投資,投資合計達到1.36萬億美元,占全球比重超過2/3,說明全球清潔能源投資存在嚴重的地區不均衡問題。

新能源汽車和LNG重卡加速替代成品油。預計2024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170萬輛,比2023年增長23%,滲透率將接近40%,替代汽柴油將超過2000萬噸,持續沖擊成品油消費。與此同時,LNG重卡市場增長迅猛,將帶動LNG加氣量增加,替代部分柴油消費。

各國加快氫能產業布局。歐盟批準法國、德國、意大利、葡萄牙等歐洲七國的“氫基礎設施計劃”,將出資近70億歐元(約合546.94億元人民幣)建設3.2吉瓦的大型電解槽,新建或改造2700公里的氫氣運輸管道,開發至少370吉瓦時的大型儲氫設施,以及相關配套的碼頭和港口基礎設施,預計2030年前投運。同時,挪威能源咨詢公司Rystad預測,今年底中國將安裝2.5吉瓦制氫電解槽,每年可生產22萬噸綠氫。

評論:我國能源企業應主動求變 在不確定性中把握確定性

在不確定性上升的全球環境中,我國能源企業應準確識變、積極應變、主動求變,捕捉全球市場變化中的積極因素和發展新動能,從國際形勢和行業趨勢中把握確定性,在防控相關風險的同時,繼續深化國際能源合作,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和產業升級轉型。

緊跟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形勢變化,切實管控相關風險。我國能源企業應追蹤地緣政治沖突、大國競爭、各國選舉引發的重點國家風險和對華政策變化,特別是美國大選進展、美國啟動降息進程、美歐出臺對我國新興產業的打壓措施等,加強重大風險預警,做好風險預案,管控西方制裁引發的合規經營風險,增強對外部環境的抗風險韌性。

研判國際油氣價格走勢,堅持油氣進口來源多樣化。我國能源企業應持續跟蹤研判下半年的國際油氣價格走勢,及時調整原油和LNG采購節奏,管控資源落實和經營管理成本。此外,我國能源企業還應增加對外資源采購的多元化和靈活性,拓展采購來源和渠道,提高資源供應韌性和彈性。

加速出海遠航,優化國際化戰略布局。我國能源企業應保持戰略定力,發揮特色技術優勢,聚焦中東、中亞、亞太、非洲、拉美等共建“一帶一路”地區,優化投資布局,打造多個具有戰略意義的海外能源生產基地,加強與沙特等中東地區重點資源國的能源全產業鏈合作,積極參與中亞地區油氣開發和煉化項目,在亞太地區加強煉銷貿易布局,探索介入西非、東非、北非海域區塊的勘探開發活動。

加快產業升級轉型節奏,增加綠色能源供應。為應對我國成品油需求即將達峰的前景,能源企業應加快傳統產業升級轉型節奏,緊抓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的機會,提升資源綜合利用效能,推動節能降碳改造和工藝流程改造,推進可再生能源替代進程,超前布局氫能業務,并鞏固全球領跑優勢。

防控海外公共安全風險,加強日常預警工作。我國能源企業應加強與投資項目所在國家政府部門的溝通聯系,將恐怖主義風險納入項目運營和風險防控的常態考量,做好日常防控預警工作,著力管控公共安全風險,確保項目人員和資產安全。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