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變暖已成為全世界各界人士關心的
問題。于去年年底發布的第五次全球氣候評估報告和150多年來的全球溫度測量記錄顯示,1850年后平均氣溫最高的十年出現在近20年內,而2014年無疑是有史以來平均氣溫最高的一年。
該項報告還顯示,氣候變暖現象和經濟活動、人類發展有著密切關系,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顯而易見,溫室氣體排放量也達歷史峰值。
突尼斯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協會主席哈拉維說,從自然角度來講,氣候變化和四季更替一樣,經過數百萬年由濕潤轉為干燥;從人類角度來講,自工業革命以來,大量工業氣體的排放加劇了溫室效應。
“溫室”
就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和全球氣候變暖的關系,哈拉維表示,少部分太陽光線尤其是紫外線在經過地球大氣層時被折射。地球將吸收照射到地表的光線,并將少量光線以紅外線形式射回宇宙空間。但二氧化碳、甲烷、水蒸汽等溫室氣體能吸收地表反射的太陽輻射,并重新發射輻射。隨著溫室氣體濃度的上升,地表和大氣層之間的紅外線也日益增加,形成溫室效應,這就好像是阻止太陽光反射,進而實現保溫、升溫作用的“溫室”。
溫室效應使地表溫度維持在適合生物生存的15℃左右;如果不存在溫室效應,地表溫度將為-18℃。二氧化碳是引起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占總氣體的72%,其次是甲烷和氮氧化物,分別占18%和9%。
各項科學研究表明,地表溫度上升和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有一定聯系。今年1月份的數據顯示,盡管1990年各國啟動《氣候變化國際框架公約》談判,但目前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已由上世紀60年代的320ppm(1ppm為百萬分之一)上升到近400ppm。
預測方案
所有針對氣候變暖的預測方案已就“21世紀地表溫度將升高”的觀點達成一致。據第五次全球氣候評估報告,全球升溫熱潮可能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許多地區都會出現暴雨天氣。隨后,海洋表面溫度上升、海水酸化,最終導致海平面上升。
樂觀預測方案顯示,溫室效應的影響是有限的,年平均溫度峰值只會比1990年平均溫度高2℃,海平面上升高度也不會超過8厘米。與此同時,其它預測方案顯示,到本世紀末年平均溫度將上升5.8℃,這意味著海平面將上升88厘米。以上方案均提倡通過國際努力,減少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排放,減緩全球變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