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在2024 Inclusion·外灘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
碳中和研究院院長賀克斌表示,碳中和背景下產業變革面臨三大全球性挑戰。
一是關鍵核心技術創新。根據國際能源署報告,未來幾十年,以風光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資源量充足。“目前,全球范圍內已實現商業化的技術與實現碳中和目標之間,尚存在一定距離。”賀克斌介紹,須做好五項工作:向可再生能源轉型(尤其是光伏與風電);集中/分布結合式系統,建筑變為微型發電廠;用氫氣、電池等技術存儲間歇式能源;發展能源(電能)互聯網技術;電動汽車成為用能、儲能并回饋能源終端。
二是新能源產業供應鏈——關鍵材料的
問題。賀克斌表示,目前,一些新能源技術對稀有金屬、稀有礦產資源的依賴越來越強、消耗量越來越大。此外,廢舊裝備的回收利用問題也值得關注。賀克斌分析稱,當前,全球電子廢棄物的回收利用率接近20%。若新能源裝備的回收率在未來僅維持在20%的水平,那么全球廢棄物的總量可能達到當前電子廢棄物規模的5到10倍。因此,開發新材料很有必要。
三是“雙碳”行動的支撐體系——關鍵制度的建設。“要特別關注全球碳
市場的設計。”賀克斌說,中國
碳交易體系已經形成,但是要考慮如何實現與國際體系的對接,最終實現碳中和驅動新能源領域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