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低碳化、
碳中和已是不可逆轉的時代大勢。9月10日,太原能源低碳發展
論壇,又要和新老朋友歡聚汾水之畔,共同向全球發出“發展能源新質生產力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的低碳發展最強音。
從第一屆煤博會“循環經濟新思維、能源產業新增長、交流合作新平臺、對外開放新跨越”的主題,到本屆太原論壇主題“發展能源新質生產力共建清潔美麗世界”,盛會主題的演變,折射出
山西在能源革命道路上轉型升級的路徑與方向,展示了山西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的擔當與作為。
主題演進 論壇升級
時間回溯到2007年9月16日,第一屆中國(太原)國際煤炭與能源新產業博覽會開幕,主題是:循環經濟新思維、能源產業新增長、交流合作新平臺、對外開放新跨越。作為中國的能源大省,山西第一次站在世界的舞臺上,發出自己的聲音。
2012年,第四屆中國(太原)國際能源產業博覽會舉行,主題是:綠色能源與轉型跨越。煤博會更名能博會的背后,山西不再只盯著煤,而是要在更廣闊的領域,迎接能源轉型升級發展的新浪潮。
2016年,第六屆能博會,主題是:黑色煤炭綠色發展、高碳資源低碳發展。能博會迎來新的伙伴——中國(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包括主論壇和低碳城市論壇、科學家論壇、企業家論壇3個平行論壇。這是山西唯一由國務院批準的國家級論壇。
2022年太原論壇,主題為“能源、雙碳、發展”。太原論壇首次設立主賓國。“以色列環保部氣候圖研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的技術創新”“能源創新對
減排的影響”“金融規約及環境規劃”,在以色列主賓國論壇上,4場不同主題的圓桌會議舉行。中以兩國能源領域的專家圍繞氣候變化等議題展開討論,助力雙方低碳合作。
“緊跟能源趨勢,在發展大局中體現使命擔當。”太原論壇組委會秘書處副秘書長趙江燕表示,太原論壇順應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趨勢,設立“能源雙碳發展”“智慧能源綠色共贏”等主題。通過這些主題,匯聚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能源領域知名科學家、國際組織負責人、高級政府官員和業內人士,交流新思想、新觀點、新理念,為推動全球能源治理新格局的加快形成貢獻中國力量、發出中國聲音。
太原論壇自舉辦以來,規模和質量大幅提升,參會嘉賓規格不斷升級,論壇活動的專業性和高規格、多樣性和多元化更加突出,日漸成為具有世界影響力和權威話語權的能源領域高端對話平臺、成果發布平臺和國際合作對接平臺。
先行先試 創新改革
變化的主題,猶如跳動的音符,譜寫出山西在能源革命道路上奮進的變奏曲。
開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山西的重大使命。2019年試點工作開展以來,省委、省政府堅定扛起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政治任務,聚焦“四個革命、一個合作”形成一批改革成果。
山西改革煤層氣管理體制,率先對煤層氣礦業權出讓、收益分配等作出規范,實現將“三氣”礦業權賦予同一主體的改革目標。
山西建設全國重要能源交易
市場。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發布我國首個主產地煤炭交易價格指數,中價·新華焦煤價格指數成為全國焦煤價格風向標,全國首家焦煤期貨鐵路站臺交割倉庫落地山西。
山西率先在全國實現
電力現貨市場長周期運行,成為國家電網經營區內啟動試運行時間最早、結算試運行時間最長、市場主體類型最全的電力雙邊現貨市場。
一批創新性改革在山西扎實推進。推動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太原、長治國家氣候投融資試點建設有序推進;率先開展煤鋁共采試點,在煤與鋁礬土等伴生資源共采機制方面邁出堅定步伐等。
山西推動傳統高碳產業成為降碳先鋒。山西是國家重要的綜合能源基地,也是
碳排放大省。這些年來,從余吾煤業通過瓦斯利用變廢為寶、開發余熱利用項目等方式開展降碳行動,創建出具有自身特色的“零碳礦山”樣板;到太原西山地區加快采礦塌陷區生態修復治理,粉煤灰堆上建成西山長風城郊森林公園,一座座荒山禿嶺成為擁有山林花海的萬畝生態園……
能源革命無止境。面向未來,山西以“雙碳”目標為牽引,縱深推進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
太原論壇 作用巨大
在此過程中,山西并非獨自前行。山西發揮太原論壇重要作用,推動能源領域開放合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山西高標準打造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先后有500余位中外國家領導人、知名國際組織、專家學者、跨國企業負責人在太原論壇發表新理念、新思想、新論斷。太原論壇已經成為科技成果發布平臺和國際合作對接平臺,舉辦分國別、地區、行業招商推介會。到上一屆太原論壇,組織簽約項目157個,總投資額達1777.61億元。
趙江燕表示,太原論壇堅持著眼大局,向世界發出中國權威聲音。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太原論壇,黨和國家領導人致賀信或發表主旨演講。論壇舉辦以來,堅持以“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根本遵循,以服務國家能源安全為目標,將辦好太原論壇與深化能源革命結合起來、與促進資源型地區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全力以赴做好我國與能源生產國、消費國、過境國合作交流工作,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中貢獻山西力量、山西智慧。
太原論壇已經成為山西最亮麗的對外名片、最重要的國際交流合作平臺,形成了相當的國際影響力和山西全球“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