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有效踐行國有金融企業社會責任,中信建投以綠色
碳金融為抓手,深度參與國內碳
市場建設。一方面,通過持續雙邊報價為市場提供流動性,幫助緩解國內
碳市場成交分布不均勻、價格波動相對較大的隱患。同時,嘗試通過碳回購業務助力實體企業盤活碳資產、管理碳資產風險,降低實體企業履約成本。另一方面,充分發揮證券公司功能性作用,在公司國際化戰略發展指導下參與海外碳市場,為國內碳市場引入國際經驗,助力國家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
持續參與國內碳市場雙邊報價
碳交易市場是為應對全球氣候變暖、減少二氧化
碳排放所創新的一種市場機制。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決策部署,中信建投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推動綠色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為目標,支持和推進綠色碳金融建設,并在開展碳金融業務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境內外業務場景。
“當前我國碳市場參與者較為單一,主要為實體企業,市場交易還不活躍,價格發現功能還不完善,存在履約月份交易量集中、價格漲幅巨大,而其余月份交易量寡淡的潮汐現象。”中信建投有關人士進一步解釋稱,在履約月份,排放量較高的企業會因配額不足面臨較大的履約風險,同時由于市場價格偏高,履約成本也隨之增加;在非履約月份,企業往往面臨著難以尋找匹配交易對手的
問題,為了實現買入或賣出配額,成交價格可能會偏離公允價格,在增加企業生產經營成本的同時,也加劇了碳市場價格波動。
為了穩定市場價格,提升市場交易量,幫助實體企業降低履約風險和成本,中信建投持續在上海及湖北等地方碳市場提供多檔深層次報價,在非履約月份的淡季也能為市場注入流動性。實體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生產經營計劃在碳市場進行配額交易,既能隨時賣出配額融入資金,也能以適合的價格提前買入配額用于未來履約,可以更加有效地管理手中的
碳配額。據中信建投有關人士介紹,截至2024年8月,中信建投在國內碳市場累計成交已近千筆,提升了市場活躍度,維護了碳市場價格穩定。
除現貨市場外,中信建投也積極在上海碳配額遠期市場提供雙邊報價,助力提升碳遠期的流動性。上述中信建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通過碳配額遠期交易,中信建投不僅為實體企業提供了碳資產交易、保值、增值的工具,更為實體企業提供了碳配額管理的風險對沖工具,幫助企業降低因未來市場價格波動和流動性不足而增加履約成本的風險,從多個維度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價值,助力國家建立多層次碳金融市場。
此外,為了幫助企業更好地盤活手中的碳資產,中信建投在上海、湖北等地方碳市場積極嘗試碳回購交易,為企業提供資金融通的創新融資工具。期初,中信建投從企業購入碳配額,為企業融入資金,幫助企業盤活碳資產;期末,企業再以約定價格從中信建投購回碳配額用于履約,從而獲得短期資金融通。
積極介入國際碳交易市場
中信建投有關人士稱,在中信建投國際化戰略發展指導下,由公司固定收益部主導,中信建投(國際)先后參與了歐盟碳金融市場碳排放配額EUA交易和中國
香港交易所國際碳市場交易。
據悉,歐盟碳市場是迄今為止世界范圍內覆蓋國家最多、橫跨行業最廣、
減排力度最大的碳市場,也是各國建設碳市場的主要學習對象。
中信建投充分發揮功能性作用,積極參與海外碳金融市場,通過學習歐盟碳市場等成熟市場的運作模式、市場機制、交易規則,以及熟悉各碳市場的
政策背景、
法規框架、監測報告核查體系等,再結合國內實體企業所處行業的特點和需求,根據國內的
政策法規環境,對國際經驗進行本土化改造,有效服務于國內碳市場建設。
展望未來,中信建投有關人士表示,中信建投將繼續全面服務碳市場實體企業的碳金融需求,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綠色發展作用,助力碳市場建設,一方面持續提升碳市場雙邊流動性,另一方面幫助企業盤活存量碳資產、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資金成本,推動
節能減排和產業升級,引金融“活水”護航實體經濟,助力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實現,促進經濟低碳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