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的中國將如何影響全球秩序?這是本世紀最受關注的議題。歷史上大國崛起引發的沖突,以及中國獨特的社會制度,使得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崛起心存疑慮。
國際社會觀察角度之一是,中國能否為全球提供公共產品,又將如何參與領導國際組織?在許多現存的國際組織——如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游戲規則早已設定,治理結構相對成熟,權力的重新分配阻力重重。但在一些新的領域中,亟需新的領導者來設定游戲規則和建立治理結構。
全球氣候變化就是這樣一個領域。氣候變化不僅是人類面臨的最新挑戰,而且在該領域目前領導力嚴重缺失。中國在該領域不僅能為全球提供公共產品,而且也具有獨特的引領全球的條件。
在應對氣候變化
問題上,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國家。目前,中國GDP占全球12%,能源消費量占全球22%,
碳排放量接近全球30%。過去十年間,全球能源消費增量有超過50%來自中國,全球碳排放增量中有60%來自中國。中國不僅對世界
減排影響最大,同時它也最具有動力和能力在氣候變化方面行使自己的全球領導力。
減排現在已經是中國最緊迫的議題之一,大氣污染已成為最受民眾關注的問題。中國政府已經下大決心治理空氣污染,同時也在強力改變能源結構、改善能源安全、更多使用清潔和可再生能源,以緩解全球變暖的壓力。科學研究表明,中國和亞洲20億人口的主要水源——青藏高原的冰川由于氣候變暖正在逐年退縮;長江、黃河等主要河流面臨水量大幅減少甚至斷流;中國北方的干旱將長期持續。如果海平面由于氣候變暖而上升,中國經濟最發達的沿海地帶將首先受到威脅。上述這些都關系到中國最基本的生存,且迫在眉睫。化解這些危機是中國減排的最大動力。
中國政府要想在較短的時期內解決污染和能源結構問題,需要在短期和長期目標間做出取舍,同時一旦下定決心,其執行力度也會很大。中國從2006-2010年間,通過關停并轉高排放高污染企業,使得單位GDP減排高達19%;在“十二五”期間,單位GDP減排高達17%。這些事實證明了中國政府在領導世界減排方面的能力和信譽。
過去20年來,世界各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效果不彰,外交漸入死結。事實證明,西方各國所建立的應對氣候變化的多邊體系,無法從混亂的多方博弈中走出,無法開始具體而有強制力的減排。美國曾經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者,但由于近年來美國兩黨政治的極化,美國政府無法對世界做出有意義的承諾,它在氣候變化議題上正逐漸喪失其領導力。歐盟諸國重視氣候變化,但其排放日趨降低,如今已不足全球排放的十分之一,同時其內部紛爭不斷,更顯心力不足。印度作為排放大國,對此議題的考慮起步較晚,尚未形成共識。其他排放大國如巴西和俄羅斯,因為各自內政問題而焦頭爛額,不可能指望它們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擔起全球領導重任。由于缺乏領導和遠見,應對氣候變化的相關國際機構,諸如世界氣候變化峰會,目前陷入膠著狀態。從哥本哈根到里約熱內盧,世界氣候大會一直無法達成有效力的共識和實際成果。目前只有中國有能力領導新一輪的國際會談和承諾,打破在具體議程和執行上的僵局,引領世界氣候變化機構走向新生。
多年來應對氣候變化的談判,遵循一種“自上而下”的多邊談判機制。這個機制在聯合國框架下運行,由各地區國家一起進行總體談判和承諾。該機制極易陷入膠著而被證明不可行。在今年的巴黎氣候變化峰會到來之前,我們倡議一種新的機制——“承諾+評估”機制。這一新的機制遵循自愿原則,在自愿承諾減排的基礎上加上各國間平行評估和監督機制。它要求排放大國率先自行承諾減排指標,輔以適當的科學評估,由下而上的推進全球減排。這種機制符合中國政府在國際問題上的一貫立場,即國際義務需要視各國具體情況而定。最近,中國政府作出了表率,向世界各國承諾2020年單位GDP排放比2005年減少40-45%,并在2030年達到總排放量的高峰值。在中國的促動下,美國也作出了類似的承諾。這些承諾表明世界兩大經濟體和排放國家正在把減排行動落到實處,它重新激發了人們對巴黎峰會的期待。
盡管中美已經邁出第一步,但如果其他各國對率先承諾的減排缺乏信任,這種新機制依然可能胎死腹中。關鍵在于增加所有國家對各自減排承諾的信任,這種信任可以通過自愿、科學與嚴謹的各國之間的平行評估來建立。只有在彼此信任的情況下,“承諾+評估”的方法才會有效推進全球氣候變化的努力。除了增強信任之外,平行評估還可以幫助各國更清晰地了解減排承諾和減排間的關系,從而進一步辨識減排的方向;同時各國還可以互相學習有效的經驗。只有通過科學評估建立信任,相互學習,各國才會為實現可能的最大減排而進行有效的努力。缺少平行評估的自我承諾,極有可能落入由猜疑而引發的博弈陷阱,嚴重降低全球減排的效力甚至毀掉整個機制。
中國對國際平行評估機制并不陌生。從中國申請加入世貿組織,到國際能源署評估中國的能源
政策,再到聯合國環境項目評測亞洲空氣污染對氣候的影響,中國政府已經多次實踐此類建設性的相互檢驗機制。中國的減排承諾不僅是嚴肅科學的,在過去十年也取得了矚目的成效。它有動力也有能力率先啟動平行評估機制,這將是中國第一次就自己關切的重大國際問題設立規則,并建立相關制度。在這里,中國的全球領導力不再是一句空話,因為它體現在一個由于中國參與而變得有效的重要世界機構和在中國領導下建立的治理機制。中國的領導力將有效地提升各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努力,最終轉變為造福全人類的顯著減排成果。
中國領導應對氣候變化的有力舉措將在國內獲得巨大的支持。治理空氣污染現在是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共識。重見藍天白云是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最大向往。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動經濟結構轉型,這同時也是一個大幅降低排放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清潔技術和綠色經濟的誘人情景,將成為世界上繼互聯網之后的有一個數萬億美元的新興產業。中國將成為這些行業的第一大
市場,同時也會催生出與之相匹配的、具有高度國際競爭力的巨大產業和工業技術。中國的再生能源和清潔技術不僅能暢銷歐美,而且將廣泛適用于發展中國家。中國向綠色經濟轉型越早,其清潔技術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就越強。中國一旦確立了在氣候變化中的世界領導地位,新的國家形象將幫助中國產品快速覆蓋全球市場,大幅提高品牌溢價效應。
中國企業將會全力支持政府在世界治理中發揮領導作用。近十年來,由中國企業家發起成立的中國企業家生態協會(又稱阿拉善SEE生態協會)致力于防治荒漠化,治理大氣和水污染,保護三江源和珍稀物種。2009年SEE作為中國第一個民間環保代表團參加哥本哈根世界氣候變化峰會,呼應和支持中國政府在氣候變化上的立場和政策。參加SEE的近400家企業帶頭在企業內部踐行環保,在供應鏈上選擇綠色伙伴。這些企業體認識到,盡快改善中國的生態環境不僅是一個企業公民的責任,也是企業發展的必需。有中國廣大民眾的熱切期望,有中國企業界的全力支持,有中國政府的強有力領導,中國一定能在應對國內國際的環境危機上大有作為。
當今世界的許多挑戰源于缺乏領導力。由于缺乏領導力,世界各國在應對氣候變化這個全球性的威脅問題上行動緩慢,效果不彰。而恰恰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最能力和動力擔負起領導全球的重任。
節能減排、治理污染不僅是中國國內的頭號議題,它也符合全球最大的公共利益。中國減排的成就和對世界的貢獻是中國領導世界的信譽和資本。
氣候變化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游戲規則尚未設定,治理體系尚待形成。現在是中國領導建立自愿承諾+平行評估這種自下而上的制度的最好契機。這將是中國第一次在世界范圍領導設定游戲規則,也是中國第一次率先在國際機構中主導創建新的氣候變化治理體系。因為這些不涉及國際權力的重組,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可能遇到的阻力最小。在氣候變化這個如此緊迫的議題上,中國將迅速成為公認的領導。也將能夠作出對世界的不可替代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