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3年,上海將投資1000億元治理環境。昨天,上海市政府將召開《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大會,向各區縣、各政府部門部署任務。據悉,新一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設置了水環境保護、大氣環境保護、土壤污染防治等8個專項領域,共安排232個項目。市環保局介紹,根據《計劃》,3年后,上海的PM2.5年均濃度要比2013年下降20%以上;水環境主要污染物濃度改善5%-8%。此外,水環境主要污染物濃度要改善5%-8%,飲用水源地水質實現達標,污染嚴重水體大幅減少;治理指標按國際先進水平衡量,城鎮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危險廢物全部安全處置。市民關注的郊區河道、畜禽牧場、分散小企業等的污染
問題及城鄉生態環境有較大改善。
與上一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相比,這一輪環保計劃新增了土壤污染防治。未來3年,上海在土壤治理方面將從基礎性的監測、獲取數據做起;完善資源整合、權責明確的土壤環境管理體系;對桃浦、南大兩個過去的工業集中地進行治理修復。還將推出工業用地全生命周期管理,即在使用之前對未達標的土地進行修復,修復之后的使用過程中,企業若對土地造成污染、超過標準,政府可以收回土地。
第六輪環保三年行動計劃數字解讀:
“1”——一條主線:圍繞“提升環境質量、促進轉型發展”這一主線,以空氣、水、城鄉生態環境等改善為重點,強化能源、產業結構優化和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等源頭措施,以環境保護促進轉型發展,以發展轉型改善環境質量。
“5”——五個更加:指導思想上更加明確“質量優先”,目標指標上更加突出“底線約束”;任務安排上更加強化“問題導向”,治理措施上更加突出“源頭防控”,推進實施中更加注重“創新驅動”。
“6”——推進松江、青西等6座郊野公園一期建設,完成外環生態專項307公頃,完成7萬畝以上郊區林地建設,建設各類立體綠化90公頃以上,創建林蔭道30條以上。
“8”——共設水環境保護、大氣環境保護、土壤污染防治、固廢污染防治、工業污染防治、農業與農村環境保護、生態環境保護、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等8個專項領域和若干保障措施。
“12”——以
化工石化等12類行業遺留場地為重點,有序開展場地環境調查評估和污染修復,重點推進南大地區、桃浦工業區土壤污染治理修復試點。
“20”——完成20座污水處理廠新建、擴建和提標改造工程,其中17座為提標改造或擴建,3座新建;完成20平方公里減量化目標,推進村鎮污染小企業成片清拆整治。
“30”——完成30家以上規模化畜禽養殖場污染
減排治理工作,主要水污染物COD、NH3-N分別下降8%、7%。
“150”——三年推進150家重點企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綜合治理,全市VOCs排放量得到有效削減。
“200”——三年累計實施200公里以上河道綜合整治工程,加大鎮村級河道整治力度。
“232”——計劃安排232個重點項目,其中工程類項目100個,管理類項目132個。
“300”——完成300個村莊改造和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受益農戶10萬戶以上。
“1000”——項目總投資約1000億元,較第五輪增加35%;推廣應用LNG集裝箱
運輸車輛1000輛以上
“2000”——三年累計完成2000項落后工業企業結構調整;推進2000余家不規范中小養殖場(戶)關停調整。
“5000”——建成天馬、奉賢、嘉定、崇明等生活垃圾末端處置利用設施,處理能力新增5000噸/日以上。
“30萬”——在全面淘汰黃標車的基礎上加大老舊車輛淘汰力度,三年累計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輛30萬輛。
“70萬”——繼續推進化肥農藥減施等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工作,三年累計推廣有機肥70萬噸、推廣緩釋肥7.5萬畝次、推廣測土配方施肥150萬畝次和水肥一體化技術12萬畝次。
“500萬”——到2017年,全市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工作覆蓋500萬戶,進入末端生活垃圾處理量控制在0.62公斤/日/人。
“550萬”——推進秸稈多元化綜合利用,三年累計實施秸稈機械化還田550萬畝次,主要糧食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2%。
通過以上重點項目實施,到2017年,爭取將PM2.5年均濃度比2013年下降20%左右;使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15.5%;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城鎮污水處理率達到90%以上;重要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達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