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碳”成“金”,12月18日,海河流域首單水土保持生態產品交易在易縣簽約。交易的
碳匯產品為易縣臺底生態清潔小流域治理項目區約1167噸土壤碳匯,交易額10萬元,相當于每噸約86元。
在簽約現場,易縣蘋碩林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華夏智慧(
浙江)能源有限公司代表簽訂土壤碳匯購買協議。“這是我們首次在
河北購買碳匯產品。因碳匯產品的稀缺性,易縣水土保持碳匯產品具有很高的升值空間。”華夏智慧(浙江)能源有限公司副總裁閆成戰表示。
水土保持碳匯,指對自然因素和人為活動造成的水土流失采取預防和治理措施后,產生碳匯的過程或能力。通過水土保持碳匯交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者可以獲得經濟回報。
易縣地處海河流域大清河系白洋淀上游,是水利部劃定的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也是省級重點生態功能涵養區。自去年開展水土流失治理后,臺底生態清潔小流域項目區內水土保持率明顯提升,生態環境顯著改善,生態產品各類價值同步升級。經核算,近4年間,臺底生態清潔小流域水土保持碳匯具有“固碳、
減排、增匯”效益,其生態產品價值約1.94億元。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馬濤表示,此次水土保持生態產品價值交易是發展水土保持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對實現綠水青山“好顏值”向金山銀山“好價值”轉變、拓展社會資本參與水土流失治理具有重要示范意義。
本次交易還包括易縣臺底小流域新建1.3公頃山地蘋果園的林果經營權和生態增量,價值90萬元。兩項資金將專項用于臺底小流域后續水土保持功能鞏固提升,促進流域內村民創收共富。
首單成交為我市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提供經驗,探索出以小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升產業價值,以產業收益反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和鄉村振興的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