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五批),
深圳市福田紅樹林保護
碳匯全鏈條交易促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案例成功入選,成為廣東省唯一入選案例。
據介紹,深圳市搶抓全球首個“國際紅樹林中心”落戶的契機,以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紅樹林保護碳匯為切入口,開展碳匯項目開發與交易,通過構建紅樹林保護碳匯
方法學和價值評估技術、創新開發金融保險產品、積極探索藍碳應用場景等,打造了碳匯可度量、可交易、可實現的價值實現路徑,構建了“調查監測—確權登記—碳匯計量一底價評估一
市場交易一金融支持”的藍碳全鏈條交易機制。這一全鏈條交易機制的建立,既培育了市場化、可持續的碳匯資源交易市場,走出我國紅樹林碳匯價值實現新路徑,又加快推動了海洋藍碳價值轉化,為推進“綠水青山”等自然資源資產及其生態產品向“金山銀山”轉化提供了先行經驗。
深圳市通過構建藍碳生態產品開發技術體系,積極探索了國內紅樹林保護碳匯計量監測、監測報告編寫以及碳匯量核證等工作,填補了國內相關碳匯項目方法學的空白,解決了藍
碳交易“難度量”的
問題,為后續類似碳匯產品的開發和交易,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和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