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杭州辦好生態環境“小案件”,撬動綠水青山“大民生”

2025-1-9 11:08 來源: 中國環境 |作者: 鐘法 王雯

日前,在冬日的暖陽中,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縣人民法院千島湖環境資源法庭審判大樓正式揭牌啟用。這是浙江省首家人民法庭建制的環境資源法庭,將開啟以更系統性、更專業化環資審判服務保障淳安特別生態功能區建設的新篇章。

當日,杭州中院同時成立首個環境資源巡回審判點,以及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環境資源與能源法律研究中心(淳安分中心)、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杭州環境司法研究實踐基地、浙大城市學院法學院杭州生態文明研究工作站,推動環境糾紛在“家門口”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此外,“淳e復”數字平臺也于當日正式上線,此平臺可實現跨部門融合,進行精準監督管理,有效促進環境資源執法與司法、審判與執行的閉環銜接,標志著在數智賦能背景下的法院、司法局與林業局的協同合作進入新階段。

嚴厲打擊“零容忍”

武強溪濕地是淳安縣千島湖重點濕地,其優越的自然環境引來眾多鳥類在此棲息繁衍。

2023年12月5日晚,祝某等人在此處用氣槍獵殺了1只小天鵝。此前,祝某還伙同他人獵殺過貓頭鷹、華南兔、小麂等,均為國家保護野生動物。法院以犯非法狩獵罪和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兩罪并罰,判處祝某等人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淳安縣人民法院環資庭副庭長余秀玲宣讀完判決書后,說道:“祝某等人的犯罪行為,對武強溪流域的珍稀鳥類資源及其種群繁衍造成了嚴重損害,同時降低了水質監測能力,對局部水系的生態平衡構成了嚴重威脅,必須依法嚴懲。”

近3年來,杭州兩級法院共審結涉環境資源案件11270件,其中刑事284件,民事和行政10986件。以“零容忍”的態度依法嚴懲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助力生物多樣性保護。杭州中院審理的某汽車檢測公司訴杭州市生態環境局行政處罰一案,支持充分發揮環境資源行政執法職能作用,協同保護生態環境,入選最高院發布的依法審理生態環境領域第三方服務機構弄虛作假典型案例。

為更好地以法治之力保護生態環境,杭州法院穩步推進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審判職能統一歸口的“三合一”機制,促進刑事追訴、民事賠償、行政履職依法協同。2022年1月,杭州中院環境資源審判庭正式運行,“三合一”審理環境資源類案件,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索“3+1+1”環境資源審判工作機制,將專業審判力量延伸至環境資源的破產和執行案件,多維度發揮環境資源審判職能,努力破解環境資源案件執行難題

為做好企業破產過程中的生態環境治理,杭州法院搭建數字化應用平臺“生態e治”,整合法院、管理人、生態環境局、經營單位和金融機構等多方資源,創新構建全流程數字化監管體系,形成了多主體聯動的生態環境治理閉環。在一起木制品工廠的破產案件中,工廠倒閉后,遺留了大量的廢油漆桶、過濾棉芯等,存在環境污染隱患。管理人通過“生態e治”平臺,成功處理了這批危險廢物,消除了隱患。

修復性司法“最優解”

環資審判的價值,不在于單純的處罰,更在于通過司法手段保護生態安全,保護和修復才是其根本目的。

2023年4月,司機夏某駕駛一輛箱式貨車,自東向西駛過杭州青少年宮南門附近,不慎撞斷了一棵古樟樹的主枝。這棵樹的樹齡有500年,為一級保護古樹。經認定,事故造成樟樹生態損失價值113850元。杭州市人民檢察院以破壞生態環境為由提起民事公益訴訟,案件審理后,杭州中院判決保險公司賠償生態資源損害損失費11.38萬元、夏某公開在媒體上道歉。

從古樹被撞到案件的審理,時隔數月,撞斷的古樹誰來修復它?修復的資金從哪里來?據杭州中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四級高級法官廖珍珠介紹:“判決后,保險公司履行的損失費用直接打到負責古樹修復的園林綠化中心賬戶里,專用于古樹的復壯養護。目前,園林綠化中心已專門制定了古樹復壯養護的方案。”

杭州現有古樹名木2.9萬余株,分布范圍廣、品種類別多,如何管理?杭州中院環境資源審判庭庭長俞春偉說,杭州法院積極探索古樹名木的多元生態保護機制和協同治理機制,在臨安天目山鎮設立了杭州首個古樹名木司法保護基地,臨安法院還出臺了《關于加強古樹名木司法保護的十條意見》,并不斷完善相關案件審理機制、加強古樹名木損害修復工作等。

在審理涉環境資源案件時,杭州法院探索出了“行政執法+刑事司法+生態修復+執行監督”的四位一體辦案模式:由相關專家制定修復方案,由行政部門監督修復的及時性和查驗效果,公安、檢察院同步刑事訴訟,法院最后根據修復的效果、認罪認罰的表現等作出判決,判后對生態修復資金的使用及后續修復方案繼續跟蹤回訪,力求受損生態環境得到最大限度的修復。

2024年11月28日,由杭州中院、杭州市司法局、杭州市林水局等多部門共建的杭州市修復性司法實踐基地暨千島湖植物園矯正幫扶點啟用。“通過這個機制和修復基地的設立,有效實現了打擊與修復、懲治與預防并重,司法與行政銜接,普法與宣傳結合,讓矯正對象通過補植復綠、增殖放流、勞務代償等矯正實踐,實現思想上的轉變,讓‘破壞者’變成‘修復者’,讓‘違法者’變成‘守護人’。”杭州中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毛煜煥說。

織密“大協同”保護網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項復雜性、系統性工程。杭州法院始終踐行整體性、預防性、修復性、協同性生態司法理念,全方位、全領域、全鏈條織密最嚴法治保護網。

被告人林某某在未取得采礦許可證的情況下,在建德市某“石灰石”山,非法開采礦石并銷售長達兩年,導致大量植被被破壞、山體裸露,杭州市人民檢察院提起訴訟。杭州中院審理后,判決林某某犯非法采礦罪、行賄罪,數罪并罰,判處有期徒刑5年2個月,賠償生態環境修復費用33萬余元和生態服務功能期間損害費用55萬余元。

案件判決結束后,林某某隨即被送往監獄服刑。在此期間,法院在采取財產保全措施的過程中,發現其確無履行修復的能力。俞春偉坦言:“其實,林某某并不是個例,案件當事人尚在服刑中或賠償能力弱等情況,常常會使生態修復陷入停滯。”而生態修復不能止步于此,當時正值梅雨時節,裸露的山體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杭州中院迅速就該案向建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發送司法建議,該局收到司法建議后,第一時間會同當地政府會商推進修復工作。

多年來,杭州法院持續拓展行政、司法、執法領域協同配合的跨度,與生態環境職能部門、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多次聯合發文,印發《杭州市生態環境損害懲罰性賠償制度適用銜接工作指引(試行)》《杭州市非法捕撈案件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指引(試行)》《在環境資源案件中適用認購碳匯修復生態的工作指引(試行)》等文件,統一法律適用標準,形成專項銜接工作機制。

同時,杭州法院還著眼于深化區域司法協作。2022年以來,杭州法院與黃山法院不斷加強聯動,跨省開展生態環境法治共護系列活動,共同簽署了《新安江—千島湖流域司法協作框架協議》,努力形成保護一湖秀水的上下游合力。為保護、傳承、發展大運河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務,2024年6月13日,杭州法院在塘棲古鎮設立大運河(杭州段)司法保護基地,大運河(杭州段)沿線7家法院共同簽署了司法保護共識。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