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美麗
山東建設,服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是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現代化強省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財政優先保障的重點。2024年,省財政廳堅決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研究制定財政
政策43項,統籌落實160多億元資金,為譜寫美麗中國山東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撐。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立足“強保障”,加大資金支持力度。籌集資金90.5億元,支持大氣、水污染防治和土壤修復等重點任務落實。籌集資金37.2億元,推動高耗能行業產業結構調整,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籌集資金25.7億元,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二是聚焦“優調控”,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實施資源環境領域財政激勵政策,對生態文明強縣、清潔生產試點項目等予以獎補。完善生態補償機制,對296個流域斷面“全覆蓋”實施生態補償。創新出臺濕地生態補償辦法,按照“誰保護、補償誰”的原則,推動加強濕地保護修復。優化
節能減排獎懲和減污降碳調節機制,讓污染物排放量少、生態環境改善大的市受獎勵、得實惠,運用經濟杠桿有效調動了各地推進美麗山東建設的積極性、主動性。
三是注重“拓渠道”,加大財金聯動力度。堅持有效
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運用市場化手段,引導更多資金資源向綠色發展領域集聚。比如,創新“財政+信貸”模式,發揮再貸款和財政貼息疊加效應,優化升級
碳減排政策工具,引導銀行發放綠色貸款135億元。創新“財政+擔保”模式,對節能環保等6類產業提供融資增信,推動新增綠色擔保業務4.8萬筆、151億元。創新“財政+基金”模式,發揮新舊動能轉換基金作用,累計投資綠色低碳產業391億元,帶動社會投資1824億元。
四是著力“提質效”,加大資金監管力度。實行“大專項+任務清單”資金管理機制,依托預算管理一體化系統,提升預算編制、執行監管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全面加強績效管理,將績效評價結果與預算安排直接掛鉤,切實做到“花錢必問效、無效必問責”。加強財會監督與環保督察、審計監督的貫通協同,凝聚各方監管合力,保障財政資金安全、規范、高效使用。
支持美麗山東建設使命光榮、任重道遠。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堅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擔當,進一步完善政策體系,強化資源統籌,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創新,為加快美麗山東建設、推進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財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