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努力建設一支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生態環境保護隊伍。監測隊伍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的先鋒隊,必須素質優良、技術過硬、本領高強,以“真準全快新”的監測數據全面有力支撐美麗中國建設。近年來,我們通過全員培訓、比武競賽、人才遴選、行風建設等方式,全方位加強全國監測隊伍建設。其中,監測技術大比武,是生態環境保護隊伍建設的一個亮麗“品牌”。
去年,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全國總工會、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
市場監管總局大力支持下,我們聯合舉辦了第三屆監測技術大比武。來自各省(區、市)和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32支代表隊、384名選手參加了全國決賽。這次大比武,充分展現了監測垂改以來隊伍建設的新成效,展示了環保人愛崗敬業、履職盡責的新風貌。回顧一年多來的籌辦歷程,我個人有三方面比較深的感受。
一是各地大動員,全員大練兵。參加全國決賽的384名選手,是從6136名省級賽選手中層層選拔的。這6千多人的背后,是被帶動、被鼓舞的全國各地近7萬人。全國監測隊伍匯聚在大比武的旗幟下,每個人都動起來、學起來、練起來、干起來。實驗分析組第一名楊利航同志感嘆,參加全國大比武就像經歷第二次高考,自己每天在實驗室能夠走出一萬步。我想,這不僅是大比武選手的奮斗日常,也是千千萬萬個在各自崗位上埋頭苦干的優秀監測人的生動縮影。他們一絲不茍、精益求精,日復一日開展監測分析,源源不斷地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提供數據支撐。
二是只有干得好,才能考得好。這次大比武在項目設置上,堅持日常干什么、大比武就考什么,真正選拔出日常一線中的監測尖兵,而不是突擊備戰的“考試型”選手。我們采用虛擬現實技術,1:1還原污染源監測和環境空氣質量監測實際工作場景,真正考驗選手的實戰能力。從比武結果看,這次大比武,讓想干的人學到了真本領、讓能干的人得到了真鍛煉、讓干得好的人亮出了真水平。污染源監測組第一名谷樹茂同志,就是17年如一日,背負十幾斤重的設備,奮戰在高聳煙囪、轟鳴車間、泥濘溝渠的污染源監測“老將”。像谷樹茂這樣奮戰在污染防治攻堅一線的監測人,還有很多。
三是技術“高大上”,“圈粉”年輕人。在大比武比賽現場,一架架無人機空中競技、一輛輛應急監測車整裝待發、一臺臺便攜式監測儀器高效運行,集中展示了近些年監測科技賦能、數智轉型的嶄新面貌。一些觀摩比賽的同志表示,為現在翻天覆地、耳目一新的監測技術所震撼。不少在校環境類專業的大學生,看到大比武宣傳報道后表示,生態環境監測事業真是大有可為,畢業后就要干監測!這次大比武也成為監測業務與宣傳教育互相成就的生動實踐,再次感謝新聞媒體對監測隊伍的支持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