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舉行的2025年氣候變化與綠色低碳產業發展
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工業經濟學會會長史丹就新型工業化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關系發表見解。
史丹表示,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是新型工業化的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她指出,新型工業化的數智化、融合化、服務化轉型正重塑能源需求的時空維度:一方面,數據要素流動加速推動算力需求指數級增長,產業跨界融合催生產業鏈用能結構的鏈式重構,服務化延伸則要求能源供給向柔性化、場景化方向進化;另一方面,能源體系的綠色重構通過電氣化、智能化、分布式改造,正在為工業轉型提供“清潔血液”。
她強調,這一轉型并非單向依賴,而是雙向賦能。協同推動數智化、綠色化發展,需要統籌新型工業化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的步伐。如果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滯后,就會導致數智化轉型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
“現在,協同推進兩大體系建設的戰略窗口期已然打開。”史丹建議,
政策設計需構建“雙輪驅動”機制:在需求側以工業碳賬戶引導用能模式重構,在供給側通過源網荷儲一體化重塑能源系統韌性。她總結道:“唯有確保能源轉型節奏與工業升級進程同頻共振,方能在人類文明向
碳中和躍遷的進程中,既保持發展熱度,又守住生態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