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8 01:11 來源: 中國碳交易網
我國節能減排水平與典型發達國家相比還比較落后,技術指標遷就“市場多數”,不夠先進;目前已實施的單位產品能耗限額國家標準55個,另外,還有6項國家標準將于2014年實施;能效標準54個,覆蓋面較窄,相當部分企業市場檢驗、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的創新及實驗驗證能力不足。使得許多產品能耗尚無相應的國家標準;隨著新建先進產能投入生產,以及技術創新、技術改造的推進,部分行業單位產品、工序能耗水平已經取得大幅進步,一部分現行的國家能耗限額標準已失去約束性,造成大部分企業都能達到國家標準。
節能減排工作需要政府宏觀調控和引導,加強對節能減排標準化全過程的管理和指導,制定經濟政策對節能減排標準制定支持的力度尚不夠,節能減排標準培訓人員覆蓋面和培訓深度還不夠。由于節能減排標準化涉及眾多部門和行業,節能減排標準化統籌、協調、溝通機制有待建立。
標準是否取得成效,關鍵在實施,目前通過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檢查、節能產品認證及能效標識等制度,使部分節能標準得到有效實施和應用,但大部分節能標準的實施效果差強人意,節能標準的實施監督檢查體系和體制尚不健全。此外,節能減排標準實施的后評估幾乎空白。
國際經驗表明節能減排標準是社會效益、企業效益、公眾效益協調統一的產物,節能減排標準化具有很強的公益性,應在國家公共財政支出中占有一定的比例。節能減排標準化經費不足直接導致相關標準制修訂速度滯后,部分標準研制方法缺乏先進性和科學性。同時經費不足還嚴重影響了標準的宣貫、節能減排標準化知識的普及以及標準實施評估。
參考文獻:
1. 李春田,標準化概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2. 王為國,我國新型工業化與標準化戰略,世界標準化與質量管理,2003年第11期;
3. 王瑋,丁建樂等,漁業節能減排標準體系研究,上海海洋大學學報,2011年第20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