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到2015年5月13日,中國自愿
減排交易信息平臺累計公示
ccer審定項目670個,與上期相比,新增65個;備案項目154個,與上期相比,新增16個。減排量備案成功的項目為24個,與上期相比僅增加1個。
按照項目地域分布區域,在提交審定公示的項目數量方面,項目數量超過30個的省份(詳見下圖)分別是:
湖北(68個)憑借新增的16個農村戶用沼氣項目繼續列居第一名;
新疆(54個)第二名,項目數量與上期相比增加3個;
河北(42個)憑借新境的14個項目農村戶用沼氣項目越居中第三名;
內蒙(41個)和
云南(39個)分別是第四名和第五名,與上期相比項目數量沒有變化;
7個
碳交易試點的CCER項目數量總計128個,與上期相比增加20個,其中湖北就貢獻了16個(農村戶用沼氣項目),由此也可以看出湖北碳
市場的活躍度。湖北(68個)仍然排名第一,廣東(29個)位居第二,
北京(10個)和上海(10個)列居第三。
深圳、天津和重慶的項目數量仍然較少,都在3個左右,與上期相比沒什么變化。
農村戶用沼氣項目數量增加明顯
本期新增65個審定項目中,僅戶用沼氣類項目數量就41個, 占新增總項目數量的60%。這41個項目分布在河北、湖北和
廣西三地,其中:
湖北:16個,年總減排量588,438 t CO2e;
河北:14個,年總減排量536,654 t CO2e;
廣西:11個,年總減排量532,296 t CO2e;
目前,農村戶用沼氣類項目共59個,本期新增項目占到項目總數的70%。目前已備案項目13個,占項目總數的22%,如果剔除本期新增項目的影響,該類項目的備案成功率接近50%。這一點也暗示此類項目有較好的額外性。
項目備案:
截止2015年5月13日,共計154個項目備案成功,與上期相比增加16個,共計每年可產生減排量28,116,392噸CO2e。在這138154個備案項目中,有24個項目減排量備案成功。
就CCER項目類別而言,154個備案成功的項目中,仍是第三類項目居多,共計107個;第一類項目其次,39個;第二類項目和第四類項目數量與上期相比沒有變化,分別是8個和0。
就地域而言,前兩名與上期保持不變。湖北仍是當仁不讓的第一名,備案項目數量21個,四川以16個項目數量緊隨其后。
內蒙古本期躋入前三名,與河北并列第三名,項目數量13個。
就項目類型而言,風水光占居前三甲。其中:風電54個,水電45個,光伏發電13個。生物質發電和農村戶用沼氣與光伏發電項目數量相同,也位居第三名(見下圖)。
減排量備案項目:
截止2015年5月13日,共計24個項目減排量備案成功。但值得注意的是,只有1個是第一類項目,其余23個都是第三類項目。盡管第三類項目在CCER交付時間上占據優勢,但能滿足各試點履約的CCER項目并不多。如,北京和上海都規定只有2013年1月1日后實際產生的減排量才能用于履約,而在備案項目中沒有1個第三類項目該滿足條件。
而僅有的1個第一類項目----陽光能源有限公司格爾木20兆瓦并網光伏發電項目(備案號:026),年減排量僅有27,987噸,計入期為:2011年12月17日-2018年12月16日,這意味著并不是全部減排量都能滿足北京和上海兩個碳試點的履約要求。
(本文由北京和碳環境技術有限公司根據《中國自愿減排交易信息平臺》數據分析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