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河北省省委書記周本順在京津冀產業創新協同發展高端會議上致辭。新華網發。
河北省省委書記周本順今天在京津冀產業協同創新發展會議上表示,河北的產業結構是一種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產業結構,從增強京津冀生態環境容量的大局出發,我們必須按照國家下達的“6643”的任務,壓減過剩產能,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這也要求我們必須走創新之路。
以下為發言實錄:
周本順:尊敬的中國科學院蔡昉副院長,尊敬的
北京市林克慶副市長,尊敬的天津市何樹山副市長,尊敬的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魏加寧副部長,尊敬的哈佛商學院加里·皮薩諾教授,尊敬的各位來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中國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全省7380萬人民群眾對大家來到廊坊參加國際貿易洽談會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本屆經濟貿易洽談會以協同發展、綠色崛起為主題,圍繞產業創新驅動和改善生態環境兩個合作重點,加強產業對接,項目洽談,努力為中外參會者搭建一個投資貿易的平臺。我們舉辦的這次京津冀產業創新協同發展高端會議,就是經濟貿易洽談會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通過領導和專家的演講,以及參會者的交流,共同研討京津冀產業創新這個普遍關注的重大課題。在對大家深化認識、增進共識、主動作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出更大的步伐必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使之上升為國家的重大戰略,體現了中央對我國發展階段大勢的科學把握,凸顯了京津冀在全國發展格局中的戰略地位,反映了三地人民的共同心愿,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明確了京津冀一體化的路線圖、時間表、任務書,標志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進入了一個全面實施的新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根本要靠創新驅動,這對于我們河北來說感受尤為深刻。在京津冀城市群中,河北是一塊短板,與北京和天津不在一個發展層次上,要在協同發展中,縮小發展差距,實現共同發展、協調發展、持續發展,必須依靠創新,打破行政壁壘,通過
市場機制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
河北的產業結構是一種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傳統產業結構,從增強京津冀生態環境容量的大局出發,我們必須按照國家下達的“6643”的任務,壓減過剩產能,大力發展新興產業,加快構建綠色、循環、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這也要求我們必須走創新之路。這兩年,市場下行壓力大,以
鋼鐵、
水泥、
玻璃等為主導產業的河北,經受了多年來少有的壓力和沖擊。這兩年,我們壓減了近三千萬的鋼鐵,近兩千多萬的煤炭,近三千萬噸玻璃,關閉了大大小小近萬家企業。在這種形勢下,我們既要壓,還要穩,既要改,還要超,離開創新驅動沒有其他任何選擇。可以說,創新驅動是華山一條道,上了這條道,無限風光就在險峰。
剛才我們馬洪濤先生說,河北已經雨過天晴,我覺得盡管還不能說已經雨過天晴,但是只要我們堅持創新驅動,就會實現真正的雨過天晴。產業創新,協同發展,首先是思想觀念的創新。2013年初,我們河北省委省政府就在全省組織開展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創新驅動、科學發展的大討論,倡導要樹立市場思維、開放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在前年召開的經濟工作會上,我們提出要落實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轉變發展指導思想,堅持走綠色崛起之路,建設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實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在去年的全省經濟工作會議上,我們又把創新驅動作為會議的主題,強調要把創新驅動貫穿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過程,并且明確提出河北不存在缺技術、缺人才、缺資金的
問題。北京、天津的人才就是河北的人才,北京、天津的技術就是河北的技術,北京、天津的資金就是河北的資金。經過幾個重大回合,創新驅動已經帶全省上下形成了共識,正在極大的促進產業創新和全方位的創新。
在產業創新、協同發展中,我們的基本思路是有中生新,無中生有。有中生新,就是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張王牌,面向全國、面向世界大力引進國內外知名企業、先進技術和科研人才,與我省的企業搞好全面的對接,通過“互聯網+”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以此延伸出更多的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使傳統產業老樹生出新芽,把傳統產業做新做強。無中生有,就是借助北京、天津,著力把北京、天津的科技人才優勢變成河北的新型產業優勢,把北京、天津的服務需求優勢,變成河北的服務產業優勢,把北京天津的金融資本優勢變成河北的投資、融資優勢,使新興產業新芽長成大樹,把新興產業做大做強。現在,應該說這方面的工作勢頭很好,河北的產業界出現了積極的變化。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50%,裝備制造業已經超過鋼鐵,成為拉動工業增長的第一主力。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環保等產業正在加速興起。我們堅信,還有幾年的調整,河北的產業就會在一個新的高度上向前推進。
創新貴在協同,產業創新沒有三方的協同,沒有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就難以推進。我們要實現總書記提出的北京是創新中心,天津、河北應該成為孵化和產業化基地的要求,就必須消除京津冀三地之間的
政策差異,使中關村的政策、濱海新區的政策、天津自貿區的政策也延伸到河北來,使國內外到河北的投資者能夠享受到與京津一樣的政策待遇。我們要實現首都非核心功能向河北疏解,一些產業向河北轉移,就需要消除京津冀三地公共服務的差距,使教育、醫療、社保等公共服務均等化,使到河北來的單位和企業也能夠享受到與京津一樣的公共服務。
我們要實現河北部分地區建成京津的生態涵養區的目標,就要消除生態涵養區與北京、天津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幫助這些地區把生態產業和沒有污染的新興產業發展起來,使這些地區的人民也同步地進入全面小康。消除這些差別,需要在體制機制政策上進行一系列的創新。從一定意義上講,產業創新就是體制機制政策的創新,協同發展就是體制機制政策的趨同發展。創新發展,活力無限。現在國內外的投資企業家都紛紛看好京津冀協同發展蘊藏的巨大商機,都看好河北創新發展蘊藏的巨大潛力。我們真誠地歡迎國內外的朋友們,愿我們共同分享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機遇,一起參與京津冀一體化進程中來。我們非常期盼更多的企業家到河北,作為你們優先布局、共謀大業的地區,我們也真誠地希望各位領導、專家學者用更寬的視野、更深的角度,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特別是為河北的工作多提真知灼見,多獻務實良策。
我們多次說過,京津冀協同發展最大的受益者是河北。在這里,我要特別感謝北京、天津對于河北的理解和支持。現在,京津冀是真正的一家人,產業、
交通、生態的合作勢頭良好,河北正在享受大樹底下好乘涼、近水樓臺先得月的重大利好。我們還要感謝國家部委對河北的理解和支持,為河北解決了產業、資金、政策上的許多
難題,極大的推動了河北的轉型升級。我們也感謝所有關心、支持河北的朋友們,河北也一定會為京津冀城市群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有京津冀三地人民的共同努力,有各位企業家和投資者的參與,有各位領導和專家學者的鼎立相助,京津冀協同發展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譜寫出光輝燦爛的恢弘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