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必須采取措施將全球氣溫升高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但只有強有力的領導才能確保行動到位。全球四分之一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區。對于他們來說,氣候引起的海洋變化會使生活更加艱難。圖中的亞齊漁民就是深受氣候變化危害的人群。
如果以前你認為海洋只是地球生態系統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海洋的變化也不會帶來什么影響的話,是可以被原諒的。畢竟全球目前已經出版的關于氣候變化的報告中只有5%涉及海洋系統。負責對經同行審查的科學文獻做出評估的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此前也沒有對與海洋有關的
問題做過專門的論述,直到近期才發布了與之有關的報告。
海洋系統舉足輕重:它掌管全球溫度和大氣,養育著30億人口,并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地球的天氣情況。海洋還具有很強的“慣性”——也就是說要使海洋發生變化需要極大的能量,而海洋一旦開始變化,要減緩其變化的速度則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
我和幾位同事上周在《科學》雜志發表了一篇論文。論文指出,阻止海洋發生重大變化的寶貴機遇可能會轉瞬即逝,并同時觸發一系列全球性的氣候變化。IPCC去年就氣候變化對海洋的影響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評估;在此基礎上,我和本文的其他作者整理了最新的證據,提出了我們對人類活動引起的劇烈的氣候變化對于海洋影響的預測性判斷。
結果并不樂觀。如果我們不能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全球變暖,那么海水將變得更暖、更污濁,某些地區海洋的含氧量和生產能力會下降,另外一些地區的海洋生態系統將會發生改變或者徹底消失。許多地區的漁業乃至國民經濟面臨拐點。海平面上升、風暴強度提高以及重要海洋地貌的喪失將導致沿海地區的生活多變而危險,從而與今日情景完全不同。
很多問題都取決于我們能否成功地守住2攝氏度這個各國家和地區一致同意的“防線”。然而,人們擔心在世界各地目前的經濟策略下,這樣的目標是否可以達到,甚至有人質疑即便將全球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也不安全。
如果我們有更安全的備選方案,那么質疑目前的目標不夠安全也沒有什么問題。然而我們沒有。因此,年底召開的巴黎氣候峰會要完成的任務實際上比我們任何人所理解的都要艱巨。正如我接下來會詳細解釋的那樣,我們需要達成一項全球協議,在接下來的20年中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水平降至零,否則我們將面臨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