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路線圖
CCUS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一項重要戰略選擇,也是全球碳捕集與封存最具潛力的
市場。因此,研究并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的的CCUS技術路線圖,對有序開展CCUS技術研究、提高技術研發能力、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和綜合競爭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我國CCUS技術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從天然氣中分離CO2,并用來提高石油采收率和煤層氣采收率;第二階段從煤
化工行業捕集CO2,進行利用與封存;第三階段進行燃煤電廠的捕集、利用與封存。
近些年,在我國政府的引導下,我國企業積極開展CCUS
碳減排技術項目。2007年,中石油在
吉林油田開展CO2驅油與封存工程示范,累計注入CO2超過12萬噸;華能集團2008年和2010年先后在
北京和上海建成CO2捕集能力3000噸/年和12萬噸/年的燃燒發電捕集工程;中
石化于2010年在勝利油田燃煤電廠的4萬噸/年CO2捕集與EOR示范;
江蘇中科金龍公司建成了以CO2為原料的化工合成生產線,年利用CO2約8000噸等。CCUS技術是能實現零排放,達到溫室氣體減排效果,是我國以及全球未來重點發展的溫室氣體減排方案。目前,我國還有多個正在投運的和前期籌備的大型CCUS技術項目。
我國政府為了引導和推動該技術的發展,已出臺了多個技術政策文件,《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在先進能源技術重點研究領域提出了“開發高效、清潔和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化石能源開發利用技術”;《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明確將開發CCUS技術列入控排溫室氣體排放的重點領域并作為重要任務,加強研發投入,推動技術示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將發展CCUS技術列入溫室氣體減排的重點領域。
此外,我國在“十一五”期間,力推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
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等對CCUS相關科學理論、關鍵技術研究的支持。并且在資金資助上不斷加大,僅2011年,相關國家科技計劃和科技專項已部署項目約10項,國家科技計劃經費就超過了2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