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基本問題思考

2015-11-23 16:26 來源: 環境影響評價雜志

2014年,中國燃煤電廠開始推進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但其定義、技術成熟性、成本與效益等一直存有較大爭議。“超低排放”并非法定要求而只是嚴格實現達標排放的一種狀態,單純追求“超低排放”,其成本與環境經濟效益不適應,且煙塵法定監測方法也不支持,168小時連續運行時間也不足以驗證配套技術與設備的可靠性。應鼓勵為實現穩定達標排放進行技術和管理創新,如要強制推行“超低排放”,應由政府有關部門開展規范性全面評估,確認環境、經濟及技術可行性后再通過修改排放標準途徑依法推進。

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基本問題思考

2014年,我國先后有多家燃煤電廠宣稱實現了煙氣中煙塵、SO2、NOx3項大氣污染物的“近零排放”、“超清潔排放”、“超低排放”或是“比天然氣發電排放還清潔”(以下統稱“超低排放”)。此后,部分省級政府、國家有關部門通過“文件”要求新建燃煤機組和老機組達到“超低排放”要求。據媒體報道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5月底,我國宣稱實現“超低排放”的煤電機組規模已超過3000萬kW,還有幾億千瓦規模的煤電機組處于改造或計劃改造之中。由于具有法律性質的《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13223—2011)(以下簡稱“GB13223—2011”)中,針對老機組的污染物排放濃度限值自2014年7月1日正式生效,加之該標準中提出的特別排放限值,使得剛剛完成改造或者還未完成改造的機組又面臨新一輪“超低排放”改造。本文就“超低排放”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分析,系統性地提出一些思考。
1234下一頁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