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全球能源行業出現眾多變化:(1)化石燃料價格下跌,補貼減少;(2)伊朗重返世界石油
市場;(3)中國能源強度大幅降低;(4)可再生能源占2014年新增發電容量近一半;(5)強制性能效監管措施覆蓋全球能源消費的四分之一以上;(6)二氧化
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的相互關系出現脫鉤。
《世界能源展望2015》采用情景分析法展望2040年全球能源行業發展。在“中心情景”中,2040年全球能源消費增長三分之一,增量全部來自非經合組織國家,如印度、中國、非洲、中東和東南亞;而經合組織國家能源消費下降,如歐盟較2007年峰值下降15%,日本下降12%,美國下降3%。在全球能源結構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將從現在的19%提高到25%,而化石能源中僅天然氣份額增加。
第一部分 重點國家
一、中國轉向能源強度更低的發展模式
(一)中國為最大煤炭生產國和消費國,可再生能源裝機世界第一;到2030年,中國將超越美國成為最大石油消費國,超越歐盟成為最大天然氣消費國。
(二)通過偏重于服務業的經濟結構調整,2040年中國能源強度下降85%。
(三)中國將于2017年引入涵蓋
電力行業和重工業的碳
排放權交易,在2030年左右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
(四)現今,中國近半數能源消費能滿足強制性能效標準(2005年僅3%)。
二、印度能源消耗持續快速增長
(一)印度目前僅占全球能源消費6%,且有20%的人口(2.4億人)尚未用上電。印度已制定多項
政策加速其現代化進程,通過“印度制造”加快制造業發展。印度人口和收入不斷增長,到2040年城市人口將再增加3.15億。
(二)印度占全球能源需求增長大約四分之一,到2040年需要2.8萬億美元的投資(其中四分之三投向電力行業)且需大力推進能源監管體制改革。
(三)印度將成為第二大煤炭生產國,煤炭在能源結構中占比增加到50%;2020年成為世界最大煤炭進口國。印度2040年石油進口依存度超過90%。
(四)印度新建大型水壩或核電廠的計劃仍不確定,必須加速推廣低碳技術才能實現到2030年非化石燃料裝機占電力行業40%的承諾。
(七)印度需采用綜合的土地利用和城市化政策,通過加快技術研發、提高能源效率來應對能源安全憂患和環境污染
問題。
第二部分 各能源種類
石油
“中心情景”表現為:2020年實現再平衡,油價達到80美元/桶,此后油價進一步上漲。
(一)需求方面:2020年時需求逐步恢復,年均增長90萬桶/天,到2040年增加到1.035億桶/天,屆時受價格上漲、補貼取消、能效政策及燃料替代等因素影響需求趨于平緩。
(二)供應方面:由于上游開支下降,2015年下降幅度超過20%。預計非歐佩克國家產油量在2020年前達到峰值,約為500萬桶/天。歐佩克國家產油量增長由伊拉克與伊朗主導,其中伊拉克基礎設施和管理體系薄弱,存在不穩定風險,伊朗在制裁完全取消的假設下仍需保證技術升級與投資到位。
(三)目前的過剩供應不是對石油市場安全自滿的理由。為彌補現有產量下滑,維持未來平穩供應,全球上游石油與天然氣投資每年需要6300億美元。
(四)致密油投資周期短,能快速對價格信號做出響應。美國致密油產量會在2020年達到峰值,略高于500萬桶/天,之后逐步下降。
無法排除低油價將持續更長時間。“低油價”情景表現為:油價在未來10年保持50美元/桶,到2040年回漲到85美元/桶。
(一)低油價情景的假設條件為:(1)全球經濟增長速度較低;(2)中東局勢趨于穩定,歐佩克國家依然保持較高的市場份額;(3)彈性更強的非歐佩克國家(主要是美國致密油)供應。
(二)低油價加劇對中東石油的依賴,增大投資枯竭后油價猛烈反彈的風險。低油價也會影響天然氣投資,從而影響天然氣供應。
(三)只要持續提供必要的市場規則、政策和補貼,低油價對推廣可再生能源影響不大;但低油價會影響生物燃料、電動汽車和燃氣汽車。與中心情景相比,低油價使世界錯失15%的能源節約,減少價值8000億美元的能效提高。
天然氣
(一)因可以取代
碳強度更高的燃料或支持可再生能源并網,天然氣消費增加近50%,非常適合逐步低碳化的能源體系。
(二)中國和中東是天然氣消費增長的中心,歐盟的天然氣消費不會再回到2010年的峰值,在北美和其他地區天然氣價格也較低。
(三)天然氣的長期增長受到能效政策、可再生能源開發、煤炭利用(僅部分國家)、低價格下投資減緩等因素的影響。
(四)天然氣開發需整合的政策行動來應對供應管道沿線的天然氣泄漏,維護天然氣消費的環境效益。
(五)非常規天然氣占新增的60%,主要來源于北美。預計到2040年中國非常規天然氣產量會超過2500億立方米。中國雖然開發政策已經到位,但面臨地質條件復雜、水資源有限、資源密集區人口密度大等挑戰,定價機制、市場準入、管線監管等問題也制約其發展。
煤炭
(一)煤炭在全球能源結構中的份額已經從2000年的23%增加到現在的29%,但迅速發展的勢頭正在減弱。此前預期的煤炭需求強勁增長未能保持,特別是在中國,煤炭產能已嚴重過剩,價格暴跌。
(二)2040年能源需求增量只有10%靠煤炭,主要由于印度和東南亞煤炭需求增長三倍。亞洲煤炭消費預計占全球的五分之四,同期經合組織煤炭消費下降40%,歐盟下降到目前的三分之一左右,中國可能有更多的下行風險。
(三)煤炭依舊是許多國家電力系統的主要能源,其持續的有效利用需要采用先進的控制技術減少污染,對二氧化碳進行安全、經濟的捕獲和封存。
電力
(一)電力行業引領能源系統低碳化發展。預計到2040年電力會占最終能源消費總量的四分之一,非經合組織國家占新增電力需求的八分之七。
(二)到2040年,60%的電力投資會用于可再生能源技術,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到8300TWh,占總發電量增量的一半。
(三)在全球電力結構中,煤炭從41%下降到30%,非水可再生能源增幅彌補煤炭降幅,而天然氣、核能和水電總體保持現在的份額。
(四)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在歐盟的份額會達到50%,在中國和日本會達到30%,在美國和印度會超過25%。相比之下,在亞洲之外,煤炭在電力供應中的份額不足15%。
(五)到2040年,發電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速只有發電量增速的五分之一,而過去25年(1990年至2015年)是一比一的關系。
(六)世界需要增加的裝機容量比如今全球裝機容量的總和還要多,但容量平均利用率下降,需要設計適當的市場機制為發電和電網提供必要的投資。
能源效率
(一)要把未來25年世界能源需求增長限制到三分之一,而同期經濟增長150%,能效措施將發揮關鍵作用。
(二)中國和印度的強制性目標已經把全球能效
法規對工業的覆蓋率從2005年的3%提高到2015年的超過三分之一,未來將持續擴大。
(三)在經合組織國家,能效措施把需求增長減少為沒有此類措施的60%。
(四)2030年,全世界新購設備的能效會再增加11%。
(五)對于能源密集型產品(如
鋼鐵、
水泥、塑料或鋁),2040年材料的高效利用和再利用節約的能源會是生產過程中能效措施帶來的
節能量的2倍。
低碳技術
(一)可再生能源和更加高效的終端能源利用技術的成本將持續下降,政策會更加優先考慮低碳能源方案。
(二)2014年,全球對化石燃料的補貼為近5000億美元,而推廣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的補貼為1120億美元(外加230億美元的生物燃料補貼)。
(三)在成本持續下降、批發電價上漲的基礎上,到2040年可再生能源補貼增加50%,達到1700億美元,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增長五倍。如沒有成本下降與批發電價上漲,補貼將達4000億美元。
(四)沒有任何補貼支持的、具有競爭力的非水可再生能源所占的份額會翻一番,占比達到三分之一。
氣候變化
(一)迫切需要的全球能源轉型正在進行中,但其步伐尚不足以持久逆轉二氧化碳排放不斷攀升的態勢。在中心情景中,到2040年累計7.4萬億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只占全球能源供應總投資的15%。
(二)現在制定的能源政策會導致能源相關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長放緩,但不會與經濟增長完全脫鉤,也不會實現滿足二攝氏度目標所需的排放絕對減少。
(三)2015年6月發布的WEO特別報告《能源和氣候變化》建議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工業、建筑業和
交通運輸業的能效;(2)逐步關停低效燃煤電廠,并禁止新建;(3)把電力行業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投資從2014年的2700億美元增加到2030年的4000億美元;(4)到2030年時逐步取消對終端用戶的化石能源補貼;(5)減少石油和天然氣生產過程中的甲烷排放。
(四)在COP21(聯合國氣候變化巴黎峰會)上需達成一致框架,建立一個隨時間推移不斷加強氣候承諾的程序,為長期投資提供正確的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