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加入“雄心”聯盟的用意
隨著12月8日歐盟與79個非洲、加勒比與太平洋國家宣布結成”雄心壯志聯盟(High Ambitions Coliation)”后,12月 9日,美國宣布自己也成為聯盟的一員。
據報道,該聯盟重點關注四個議題:第一,希望巴黎協議是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第二,在全球變暖
問題上,設置同科學意見相一致的明確長期目標;第三,引入審查機制,每五年一次審查國家排放承諾;第四,創建統一跟蹤核查系統,追蹤各國達到其
減排目標的進程。
對于許多人來說,前三者的結盟并不意外。歐盟一直在尋求一個強有力的氣候協議,為了達成全球控制升溫的長期目標,要求全球每5年進行一次評議,以確保減排等努力與全球目標間的差距逐漸縮小。而非洲和加勒比與太平洋國家則多屬于受氣候變化影響的脆弱國,一個強有力的協議符合他們的利益。
“美國的加入確實讓我有些意外。”非政府組織樂施會氣候變化高級顧問Jan Kowalzig說。“脆弱國一直尋求協議中強調‘損失和損害’機制,美國則希望弱化甚至完全去掉這一條款。”
“損失和損害”是2013年華沙氣候大會建立的談判中的新機制,主要幫助因氣候變化造成嚴重甚至永久性損害的發展中國家。
就在談判進入關鍵階段時,美國國務卿克里宣布美國支持并加入“雄心壯志聯盟”,他還宣布美國將提供8億美元幫助發展中國家進行氣候適應。克里說,這個時候,需要各國留給巴黎一個具有雄心的氣候協議。
在12月9日新的文本中,關于“損失與損害”的條款仍然有兩個選擇,其中一個認為應該將“損失與損害”合并入“氣候適應”條款中,有分析人士認為,合并條款就意味著發達國家的出資義務減少。“現在,損失與損害極可能有新文本出現。”Kowalzig分析說。另外,他還指出,新的聯盟取名雄心壯志,“到了這個關鍵時刻,誰能說自己沒有雄心壯志呢?這也是一種政治表態,意在拉攏更多的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