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氣候變化:有些國家走兩步、退一步
他們得出結論:例如,莫斯科方面的計劃是無力的,因為該計劃提出到2030年將俄羅斯的溫室氣體排放削減30%,但相比較的只是1990年(前蘇聯解體后該國排放開始驟減之前不久)的水平。
這意味著,到2030年,俄羅斯的排放很可能與2010年水平相同。
然而,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發布的最新報告表明,俄羅斯這樣的國家到2030年應該將各自的
碳排放相對2010年水平削減多達40%,才能達到把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的目標。
這兩位研究人員告誡稱,各國以極為不同的方式表述承諾,這意味著很難精確解讀他們的計劃,而且,對于在不采取任何氣候變化行動的情況下碳排放變化的確切程度還有很多不確定性。
但查圖維迪博士說:“從我們的分析可以清楚看到,沒有一個國家做得足夠多,而一些國家所做的遠少于本國能力所及。”
氣候行動追蹤者(Climate Action Tracker)等其他監督各國承諾的團體的研究人員稱,如果各國截至10月1日做出的承諾能夠兌現,全球氣溫到2100年將上升約2.7攝氏度,比去年12月的預測好了0.4攝氏度。
伍茲與查圖維迪博士的發現略微更加悲觀一些,因為他們納入了更大范圍的可能升溫,而不只是那些幾率較高的升溫。
“2100年,全球平均氣溫仍有可能上升高達4攝氏度,而不采取任何行動的結果是上升6攝氏度,”伍茲說,“因此,巴黎協議必須包括一項機制,要求各國超越當前的承諾,大幅提高
減排量。”
這兩位學者與歐盟“氣候變化減緩與適應”知識與創新團體(Climate-KIC)合作,后者去年幫助英國能源部設計了一個在線計算器,展示如何才能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
英國《金融時報》利用他們的新數據創建了COP21氣候變化計算器,以展示各國迄今所做的承諾可能對全球氣溫造成的影響,以及還需要做什么來使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譯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