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沒二氧化碳那么惡名昭彰,但甲烷為地球帶來的
問題卻與日俱增。甲烷是天然氣的主要成分,也會隨著開采石油散發到空氣中,雖然只占美國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11%,產生溫室效應的吸熱程度卻比同單位二氧化碳強 84 倍,已經對地球氣候變遷造成超過 30% 的沖擊。
直到最近,為了解決氣候變遷問題,對甲烷排放的關注才逐漸浮上臺面。2016 年 3 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與加拿大首相賈斯汀·杜魯多共同宣布兩國將調整現行的石油與天然氣事業,以在 2025 年前減少 40~45% 的甲烷排放量。美國國家環境保護局(EPA)4 月也將追蹤甲烷排放量列為 2016 年首要工作,并將于近期針對新的鉆油井與天然氣井,提出控制排放條例。
現行運作中的石油與天然氣設施是排放甲烷的主要元兇,排放量預計在 2018 年會達到全美的 90%,但至今仍只有靠企業自主或是其他空污標準來規范。對即將投入的新開采與探勘活動立下
法規,是未來幾年降低排放與減緩氣候變遷的關鍵下一步。環境保護局準備推出法案的時間點,正好緊接在 2015 年 10 月底加州亞里索峽谷天然氣管線破裂之后幾個月,這是美國史上最大的甲烷外泄事件。殷鑒不遠,導致如今有將近 70% 美國選民支持環境保護局的決定。如果說有什么事能讓美國人在這個因選舉而躁動不安的 2016 年站到同一陣線,看來就是對抗甲烷了。
甲烷排放最大的比例來自天然氣產業,2014 年共排放了 1.76 億公噸,將近 1 / 4 的總排放量;其次為牛只消化,占總排放量 22.5%;而石油產業則占 9.3%。為了對抗氣候變遷,從能源專家、能源公司到部分環保人士,莫不把天然氣當作燃煤過渡到可再生資源的必要燃料對外宣傳。但許多持不同意見的環保人士出面說明,甲烷的高度暖化能力足以抵銷一切使用天然氣的好處,若要為了降低
碳排放,以天然氣取代燃煤,首先得要徹底解決甲烷排放問題才行。石油與天然氣的相關企業每年光是在制造、處理和運送過程中就會逸失將近 1,000 萬公噸甲烷,即使美國能源情報署(EIA)預測天然氣發電在 2040 年將達到 31% ,但像這種外泄情況若持續下去,天然氣便會成為威脅環境的不定時炸彈。
每次一談到氣候問題,總是得靠幾個互不友好的團體彼此合作,包括政府、產業界與環保人士,才有可能獲得改善。然而,近期幾個相關采訪與紀錄片拍攝,揭露了企業用水力壓裂法采集天然氣造成的后果,世人看到水龍頭因此流出可以燃燒的水、地震被誘發而更加頻繁,使得油氣產業感到芒刺在背,而他們更擔憂新的法案會限制公司的利益與產能。
同時,“反水力壓裂團體”繼續游說各州和聯邦政府官員對相關產業加強限制或勒令暫停,他們在紐約州成功讓政府宣布禁止水力壓裂法開采,獲得重要勝利。這些人將水力壓裂法視為洪水猛獸,因此即便限制甲烷排放的新法案推出后,他們也不會停止對政府與油氣產業施壓。彼此放下成見似乎遙遙無期。
另一方面,政府與產業的合作則是漸露曙光。就在 3 月 30 日,環境保護局宣布一個為期五年的“甲烷挑戰計劃(Methane Challenge Program)”自主協議,加入的各公司企業承諾將減少甲烷排放。成員包含了美國最大的能源公司 Duke Energy,以及必須對亞里索峽谷天然氣外泄事件負責的 SoCal gas。
為何能源公司會自愿加入減少甲烷排放的行列?原因可能在于,回收外泄甲烷也是個蠻劃算的生意,畢竟能夠收集后利用回生產制程中,環保人士與環境保護局也強調這能大量節省成本。管理咨詢公司 ICF International 估計,消除甲烷排放量的代價每 1,000 立方英尺天然氣花費不到一美分。不過話說回來,目前也只有 41 家公司加入,且相關的能源企業則表示,偵測外泄的設備價格不斐,根本沒有所謂的節省成本這回事。
不過,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指出,2013 年時天然氣有 19% 的甲烷排放是因為從管線密封泄漏所導致,一般只要每年定期維護,確認
運輸管線密封程度,便能有效遏止甲烷排放。此外,設置調節溫度、壓力和天然氣流量的設備,也能再減少 1 / 3 的排放。如果環境保護局最后通過的法案和原本提案的版本類似,能源公司將沒有選擇必須遵從,這時就能參考這些作法以限制排放,即時定位并維修有外泄的地方。
亞里索峽谷天然氣外泄期間,科學家用紅外線攝影機建構出氣體泄漏的樣貌,當這些甲烷飄浮在空氣中幽靈般的影像出現在網絡上后,成為公眾討論焦點。而在 5 月初公布的一項研究中,使用紅外線攝影機觀測美國七大盆地的 8,000 多口天然氣井,發現其中 494 口井有甲烷排放,有些甚至是大規模外泄。紅外線攝影機能幫助油氣生產商監控廠房設備,在意外發生時能更快找到問題并減低損害,因此也被納入環境保護局的法案中。
即便成功減少甲烷的排放,但因為水力壓裂法開采導致水源污染等副作用,環保團體仍會繼續對這類天然氣事業進行抗議;同時,油氣產業的游說團體也會繼續反對新法案的推行。但至少阻止甲烷排放這件事已經備受矚目,并且成為全球一致的短期內氣候改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