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的影響正以愈演愈烈的方式在全球范圍內顯現。世界氣象組織(WMO)的年度《全球氣候狀況》報告指出,2024年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全球氣溫異常升高,溫室氣體濃度和海平面高度均創歷史新高。極端氣候事件對人類生活、生態系統和經濟發展造成了嚴重影響,凸顯了氣候變化適應的緊迫性。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于1994年3月下旬正式生效,標志著全球開始致力于應對氣候危機。隨著2025年進入4月,該公約的運作已進入第31個年頭,從早期的嘗試到未來行動的戰略規劃,其適應委員會(Adaptation Committee)就氣候變化適應的前30年演變歷程進行了回顧。
演變的核心是從早期較為分散的適應方法,向更加統一、包容和前瞻性的框架轉變。這一進程中有幾個關鍵的里程碑。在公約生效初期,各國主要關注溫室氣體
減排,適應的概念尚未得到廣泛認可。隨著2001年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三輪評估報告的發布,國際社會認識到單靠減排不足以應對氣候變化,開始認真規劃和實施適應措施。在2001年于摩洛哥馬拉喀什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7次締約方大會(COP 7)上設立了幫助最不發達國家制定和實施國家適應行動計劃(NAPs)的氣候變化適應基金。而至2010年,在墨西哥坎昆召開的COP 16標志著適應措施與應對措施的正式分離。這一轉變通過《坎昆適應框架》(Cancun Adaptation Framework)得到了加強,在該框架下成立了適應委員會,推動了適應措施的資金支持和能力建設,并為制定和實施國家適應計劃(NAPs)奠定了基礎。
2015年于法國巴黎召開的COP 21通過了關鍵的《巴黎協定》,是為明確全球適應措施及目標的又一重要步驟。在2023年阿聯酋迪拜召開的COP 28上,各方通過了《阿聯酋全球氣候韌性框架》,以推進全球適應舉措,通過減少脆弱性、增強適應能力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影響的韌性來實現這一目標。COP 28還特別關注了損失與損害
問題,設立基金以支持那些特別容易受到氣候變化影響的國家。隨著適應措施的不斷推進,共享知識、經驗、教訓和良好實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加強國際合作仍然是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日益加劇的影響、保護生命、生計和經濟的關鍵。
自2012年以來,適應委員會一直在推動UNFCCC和《巴黎協定》下的適應行動。《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長期以來與其他里約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和《防治荒漠化公約》)以及《2015-2030年仙臺減輕災害風險框架》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等國際議程相互協同,共同推動氣候變化適應。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等機構在支持各國實施適應措施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區域層面的適應倡議和活動為各國提供了合作平臺,共同應對區域特定的挑戰和解決方案。同時,性別響應的適應方法確保了適應措施不會加劇現有的不平等和脆弱性,
兒童、青年和原住民在適應過程中的參與和領導力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在2024年于阿塞拜疆巴庫召開的COP29上,適應委員會舉辦了一場特別活動,回顧了三十年來的氣候變化適應歷程。同時,該委員會還推出了一個新的各方適應行動狀態互動門戶,展示了各國在UNFCCC或《巴黎協定》框架下的國家報告和通報中反映的適應進展。該門戶將隨著新提交的文件不斷更新,幫助跟蹤全球行動,并隨著適應努力的演變促進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