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已由世界74個國家簽署,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于今日起正式生效。這些國家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量的58.82%,這一份全球性的氣候新協議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將在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進程中譜寫重要一頁。
《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后,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它們共同形成了2020年后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開啟全球氣候治理新階段 中國貢獻非凡
去年底的聯合國巴黎氣候變化大會,13天、近200個締約方,催生《巴黎協定》的談判密集而艱苦。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事業的積極參與者,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以及中國行動,為大會成功增添了強大動力。
在杭州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上,習近平主席和奧巴馬總統先后向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交存中國和美國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批準文書。這一舉動為推進全球氣候治理,助力《巴黎協定》早日生效釋放了強有力信號。
10月5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宣布,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將于今年11月4日正式生效。這份協定凝聚著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與國際社會攜手推進應對氣候
問題的努力,全球各國對此反響積極。
這當然并不意味著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已經輕易解決了從“高碳”轉向“低碳”的過程。我們的煤炭消耗占比仍然過大,每一次霧霾天的到來,都提示我們要面對這個現實,做出更積極的轉型努力。
相對于政府強制減排甚至是拉閘限電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
碳交易則是采用市場化機制,在總量限定的情況下,調控每個排放企業的排放水平。企業在進行
碳排放交易時,碳排放邊際成本較低的企業將處于極為有利的地位,通過實施
節能改造和清潔生產,其富裕的碳排放配額可通過交易獲得經濟收益;相反,碳排放邊際成本較高的企業面對減排,可以選擇購買碳排放配額而不必投入超出社會平均減排成本的代價完成政府減排任務。這一市場機制較好的解決了調動企業減排積極性和社會減排成本過高的問題。正是基于此,國家發展改革委于2011年在湖北等7省市開展碳
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正式拉開了“市場配置環境資源”的序幕。
近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表示,2017年,我國將啟動全國的
碳市場,目前各項準備工作正在積極進行。中國碳市場建成后,將是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當中規模最大的市場。面對這一歷史性機遇,湖北正計劃憑借試點期間形成的全國領先的市場流動性(占全國市場80%交易量)和金融創新優勢,積極謀劃全國碳市場。
全國碳市場即將開啟 湖北全力備戰
在今年發布的《湖北“十三五”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將湖北武漢建成全國碳交易中心和
碳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為此,湖北省已于11月1日起正式實施修改后的《湖北省碳排放權管理和交易暫行辦法》(下稱《管理辦法》),湖北省的控排企業門檻將由6萬噸標煤下降到了1萬噸標煤,這意味著湖北碳市場規模還將進一步擴大?!伴T檻下降后的排放量覆蓋范圍將由原來的50%擴大到了80%左右。”湖北省發改委氣候處的田啟處長介紹時說道,“對企業歷史數據摸排、盤查工作將會大大增加?!毙碌摹豆芾磙k法》的實施為湖北從試點過渡到全國交易市場奠定了穩固的立法基礎。
不僅如此,湖北還在抓緊開展數據盤查、完善配額分配方案、健全碳市場支持體系、持續開展能力建設培訓和碳金融創新等方面積統籌謀劃、重點突破,為爭取全國的碳交易中心和碳金融中心全力備戰。
近期,湖北碳排放權交易中心還將發布上線包括碳現貨遠期、碳保險等一批碳金融產品,全國最大金額的
ccer質押貸款項目也將于近期簽約。這些碳金融產品的落地,還將進一步擴寬企業
節能減排融資通道,降低融資成本,帶動企業投資節能減碳的積極性。
如此看來,《巴黎協定》無疑是世界氣候變化的一劑良藥,在接下來的發展中,湖北將會用好、用足碳市場這個有效的減排工具,為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做好銜接工作,推動我國綠色低碳發展事業不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