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離開美國也能行

2016-11-27 13:07 來源: 經濟學人集團

應對全球氣候變化離開美國也能行


氣候變化

熱點問題

無論有沒有美國,自身利益仍會支持他國與全球變暖斗爭

忽冷忽熱根本不足以形容他的的態度。2009年特朗普簽署了一封公開信,呼吁削減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2012年他又將氣候變化斥為中國人炮制的一場騙局。在競選過程中,他承諾退出去年在巴黎簽署的一項對抗全球變暖的國際協議。本周,作為當選總統,特朗普又稱他對《巴黎協定》持“開放態度”,并且說人類活動與氣候變化之間還是“有一些聯系”。

這樣的反復無常既幫助了悲觀主義者,也支持了樂觀主義者。那些感覺氣候變化前景無望的人仍然預計美國會無視或退出《巴黎協定》,或者放棄支撐這一協定的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樂觀的人則希望特朗普執政后的行動會和他競選時的說法不同,使得對抗氣候變化的斗爭能夠堅持不懈。而現實更為復雜。特朗普招牌式的“美國第一”民粹主義對幫助地球毫無用處,但也不至成為很多人害怕的災難。

嘴上熱鬧

先說壞消息。即使特朗普遵守美國在巴黎協定中的承諾,美國政府也未必會鼓勵采取行動。共和黨陣營里很多人都把氣候變化協議看作是全球監管過度的例子。很多支持特朗普的選民對氣候變化不屑一顧,認為這是“美國東西海岸精英”鼓吹的虛假故事。化石燃料代表著繁榮與自由——從鉆井工人的浪漫情懷到公路上兜風的誘惑。果然,11月21日特朗普承諾其政府一上臺就會廢除針對美國化石燃料生產的“不利于就業的禁令”,而化石燃料占美國人為溫室氣體排放的80%。

顯著的不同不僅僅在口頭上。特朗普政府削弱《巴黎協議》很可能采取的一大實際做法就是違背美國的承諾,不提供巨額資金幫助其他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富裕國家對抗全球變暖的負擔更輕——它們的能源需求停滯,能效也正在提升,而貧窮國家里仍有數十億人缺乏廉價的能源,這正是化石燃料所能提供的。窮國加入協議一定程度上是因為美國和其他富裕國家承諾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幫助它們解決問題。一直以來私人投資者都不得不拿出大筆資金支持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他們肩上的擔子會更加沉重。

這頗令人擔憂。但仔細審視便可發現,無論在美國還是國外,通往更為環保未來的道路依然開放著。在美國,特朗普對化石燃料的支持所能達到的程度會受到限制。他希望從美國土地上開采出價值數萬億美元的頁巖油和頁巖氣,但是除非有利可圖,否則一口油井也沒人肯挖。

而這需要油價大幅高于當前的水平。煤炭也一樣,它更多是被廉價的頁巖氣所替代,而非受限于奧巴馬的禁令。即使新政府放棄《巴黎協定》中的承諾,加州也有自己的清潔能源法令,并將繼續設定其他州和汽車工業也會效仿的能效標準。此外能源投資要持續數十年,企業可能不愿押注以后的總統也會堅持特朗普的政策。

即便沒有美國帶頭,其他國家也不會放棄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這關乎自身利益。中國對待本國城市里空氣污染的認真程度至少不遜于對待氣候變化——近期一項研究表明,空氣污染在中國每年導致160萬人死亡。因此,從燃煤轉向更清潔的能源是一舉兩得。印度則需通過應對氣候變化來防止極端天氣:該國在應對風暴、洪水和其他災害上花費驚人。

商業上的自身利益也會讓其他國家堅持減少碳排放之路。清潔能源的成本正在大幅下降。自2008年以來,電動汽車所用電池的成本已經下降了80%;過去三年里,北歐離岸風電的電價已也降低了一半以上。作為一種有吸引力的廉價能源,太陽能發電的成本也在接近燃氣和煤炭。中國目前已是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國,它計劃到2020年將太陽能發電裝機總量提高到150GW,相當于目前水平的三倍。

這些進展將會在未來幾十年里抑制對石油和煤炭的需求。去年可再生能源首次超越煤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發電來源(盡管由于陽光和風力的不穩定性,天然氣仍將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補充)。這些是劃時代的改變,隨之而來的還有滾滾商機。例如中國希望通過生產更廉價的太陽能面板、風力發電機、電池和電動汽車,以及與所有這些設備配套的系統,成為清潔能源的超級大國。

別出爾反爾

坦白地說,美國如果放棄應對氣候變化的領導權將會是一大憾事。世界第二大污染國想要搭其他國家努力的便車,這會促使一些國家醞釀反制措施。一個方法是對美國的出口征收碳關稅,這可能會引發危害巨大的貿易戰?!栋屠鑵f定》一直以來可能都遠遠落后于其目標——將全球變暖的幅度控制在高于工業化前的氣溫2°C之內。而美國愈加抗拒的態度會令進一步削減碳排放變得更加難以實現。特朗普治下的美國有退出其全球角色的跡象,這令人擔憂。

然而對于氣候變化,以及其他有賴美國主導的領域內的問題,其他國家仍可堅持到底,以此來妥善應對目前的糟糕局面。中國的碳排放可能已經達到頂點。在2015年,即使油價低廉,汽車燃油效率的提高還是令日石油消耗量減少了230萬桶。中國、印度、歐盟、加拿大和其他國家也有著強烈的動機擁抱更清潔的技術。如果它們通力合作,便可大有作為,不論美國參與與否。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