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將近30年的工作中,先后發表了五次評估報告。這五次報告是氣候變化科學的精華所在,凝練匯總了大量氣候變化相關工作的研究內容,涉及到全世界氣候變化研究的方方面面。
IPCC第五次報告主要有三大核心結論:1、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影響是明顯的;2、人類對氣候系統的干擾越大,我們面臨的風險就越高,受到的影響也更廣泛,而且有些影響是不可逆的;3、如果我們盡快采取措施限制氣候變化,則有希望建立一個更加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的未來。
通過氣象資料測量,2016年已經被證實是全球地表溫度平均最高的一年。近年來氣候變暖的速度明顯加快。氣候變暖會導致冰凍圈消融,海平面升高。
氣候變暖最根本的原因是“碳”的排放,即溫室氣體的排放。分析不同的代表性排放路徑,即使是低排放的情景,到2100年海平面仍可能升高26-55cm。
《巴黎協定》將工業化后的溫度升高目標限定在2度以內。為實現這一目標,人類活動二氧化碳累計排放量是關鍵。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科學家也有科學家的責任。
氣候變化的影響是全方位、多方面的,全世界如此,中國也不例外。高溫熱浪、海平面上升、海冰消融、食物安全、生物多樣性乃至于社會、經濟、文化和地緣政治都和氣候變化有直接的關系。潛在的間接影響包括食物和水的短缺、沿海洪澇、公共健康情況的惡化等。
氣候變化科學不是一個單純的自然科學,而是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有非常密切的關系,非常有意義。
“一帶一路”沿線亞歐大陸區域災害風險很高。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不合理利用,綠洲和冰川退縮、地下水鹽堿化等情況非常嚴重,一些原本富饒的村莊已經不再有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