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央視曾推出了一套紀錄片《大國崛起》,講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美國九個世界級大國相繼崛起的過程。當時筆者正值高中,學業緊張,但依然在瘋狂砍題之余,熬了一個通宵將其看完。
15世紀,歐洲大陸最早的兩個民族國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國家力量的支持下開啟了人類的大航海時代,在相互競爭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線和殖民掠奪建立起勢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國,并在16世紀上半葉達到鼎盛時期,成為第一代世界大國。雖然這兩個國家早已衰落,深陷經濟衰退的泥潭,但他們開創的大航海精神,延續數百年,時至今日依然余暉未減,一句“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曾讓多少少年熱血沸騰,也讓我們這些年近而立的中年人在夜深人靜時陷入回憶,發出一聲感慨。
西北歐小國荷蘭,以捕撈鯡魚起家,逐漸壟斷海上貿易,成為“海上馬車夫”。他們建起了世界上第一個股票交易所,資本
市場就此誕生;他們率先創辦現代銀行,發明了沿用至今的信用體系。 憑借一系列現代金融和商業制度的創立,17世紀成為荷蘭的世紀。
英國率先打開工業革命的大門,開啟了機器生產的時代;頒布了世界上最早的《專利法》,使得英國全民熱衷于發明、生產和貿易;當亞當·斯密以《國富論》指出了自由競爭的市場規律,英國人開始在本國強大工業能力的支持下,利用“看不見得手”,向全世界輸出商品,成為世界工廠。在各種合力下,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
美國在早在19世紀末GDP就超過了英德,成為全球第一,不過之后的幾十年在國際上依然存在感不足。直到大蕭條來臨,自由市場的弊端初次突顯,美國開始借鑒凱恩斯主義,實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率先從衰退中恢復,在二戰中實現了軍事霸權。隨后,又主導了世界貨幣體系的建立——無論是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的黃金美元,還是牙買加體系下的信用貨幣。通過軍事霸權+貨幣霸權,美國成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
可見,崛起于世界舞臺的大國,不僅僅在于經濟多么發達,軍力多么強大,最重要的是主導了世界游戲規則的建立。中國百年來忍辱負重,埋頭發展,就是在等待一個契機,重回世界中心。這個契機,絕不是中國的GDP超過美國,不是中國商品出口全球,更不是中國工地攻占世界,中國需要的,是一個建立規則,主導國際秩序的機會。而這一天,竟然在不經意間突然到來。
6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退出《巴黎協定》,世界嘩然。也許4年或8年之后,下一任美國總統又宣布重回巴黎協定,但此舉為美國在國際社會中的聲譽造成的損害是永久性的。在美國經濟復蘇乏力、產業空心化、世界影響力日益衰退的今天,特朗普此舉無疑為美國的窘境火上澆油,只會加速美國的衰退。
節能減排已成全球共識,低碳經濟的潮流不可逆轉,當美國不再能擔當領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任時,中國應該勇于接過重擔,扛起應對氣候變化的大旗,拯救地球的未來,同時實現大國崛起,Make China great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