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州市“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全文)

2017-10-11 13:36 來源: 福州政府

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州市“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公司),市屬各高等院校,自貿區福州片區管委會:

  現將《福州市“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福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9月13日

福州市“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16〕61號)和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福建省“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閩政〔2017〕4號),全力推進我市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促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確保我市完成“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目標任務,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低碳發展作為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途徑,采取積極措施,有效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堅持深化改革,加快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健全激勵和約束機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碳排放和大氣污染物排放協同控制。堅持低碳引領,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消費端轉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為建設“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新福州作出新貢獻。

  二、主要目標

  到2020年,單位地區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簡稱碳排放強度)比2015年下降19.5%,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氫氟碳化物、甲烷、氧化亞氮、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控排力度進一步加大。重點排放企業納入省碳排放權配額管理和參與交易,并與全國碳市場進行有效對接。碳匯能力進一步增強。應對氣候變化的統計核算、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逐步完善,低碳試點示范不斷加強,減污減碳協同作用進一步加強,公眾低碳意識明顯提升。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碳排放強度指標約束

  綜合考慮各縣(市)區發展階段、資源稟賦、戰略定位、生態環保等因素,分類確定各縣(市)區碳排放控制目標。“十三五”期間,全市總體碳排放強度下降19.5%,其中:羅源縣、福清市、閩清縣碳排放強度分別下降20%,長樂區、連江縣、閩侯縣、倉山區、馬尾區、晉安區分別下降19.5%,鼓樓區、臺江區、永泰縣分別下降19%。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大力發展低碳產業

  1.加快產業結構調整

  (1)全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將低碳發展作為新常態下經濟提質增效的重要動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促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循環發展的利益導向機制,努力構建我市現代產業體系。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動壓減過剩產能和淘汰落后產能,支持加大鋼鐵石化、紡織、食品加工等傳統產業低碳、節能技術改造投入力度,促進產業轉型升級。

  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科技局、市環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現代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服務外包、會展等產業專業化、高端化發展。以服務業重大項目建設為抓手,加快推動服務業轉型發展和跨越發展。到2020年,服務業增加值力爭突破4800億元,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達到53%以上。

  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發改委、市金融辦、市旅發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控制工業領域排放

  加強電力、鋼鐵、建材化工等重點行業碳排放控制,積極推廣低碳新工藝、新技術,加強企業能源和碳排放管理體系建設,以能源資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的行業為重點,推動工業領域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電能替代。實施節能(低碳)標桿引領計劃,推動重點行業企業開展節能(碳排放)對標活動和企業綠色制造專項行動計劃。控制工業過程溫室氣體排放,制定實施控制氫氟碳化物排放行動方案,有效控制三氟甲烷排放。

  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統計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大力發展低碳農業

  堅持減緩與適應協同,降低農業領域溫室氣體排放,構建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技術體系和政策體系,切實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發展低碳型農業。實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推廣應用測土配方施肥、高效緩(控)釋肥等新技術。控制農田甲烷排放,選育高產低排放良種,改善水分和肥料管理。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肥料利用率提高到40%以上。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鼓勵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種植綠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廣農業循環經濟模式。到2020年,全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5%以上,當季農膜回收和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全面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設一批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示范點,到2020年,全面完成擬保留生豬規模養殖場標準化改造,配套建設廢棄物處理設施比例達75%以上。

  責任單位:市農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增加生態系統碳匯

  加快造林綠化步伐,進一步優化林分結構,提高闊葉林比重,持續推進天然林保護工程、造林綠化和森林經營工程、重點生態區位商品林贖買等工程。加強森林培育、資源利用和災害防控管理。創新造林綠化投融資體制,持續推進羅源、永泰等林業碳匯項目。預計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蓋率達55.8%,森林蓄積量達4138萬立方米。加強濕地保護與恢復,穩定并增強濕地固碳能力,持續推進羅源灣生態整治與修復,推動紅樹林海洋公園建設。

  責任單位:市林業局、市海洋與漁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推進低碳能源發展

  1.提高清潔能源比重

  大力發展核電、海上風電、光伏等清潔能源,利用海岸帶優勢,積極探索潮汐發電。加快福清核電5號機組建設,促進福清核電1到6號機組全面建成運營;建設永泰抽水蓄能電站,有效利用電力負荷低谷電能;利用城市、農村建筑物,以及設施農業,建設屋頂太陽能電站和農業大棚光伏發電站。到2020年,核電、風電、光伏、水電等清潔能源裝機容量達到1500萬千瓦以上。其中,核電裝機容量500萬千瓦,年發電480億千瓦時。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水利局、福州供電公司,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大力推進能源節約

  把節能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推動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推進節能改造、節能技術裝備產業化、合同能源管理等重點工程。實施能效領跑者行動,樹立標桿,加強激勵,提高標準,推動終端用能產品、高耗能行業、公共機構能效水平不斷提升。推動重點節能低碳技術、設備和產品的推廣和使用,引進國內外先進技術,全面提升福州市工業企業節能減排水平。

  責任單位:市經信委、市建委、市交通委、市機關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加強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推進天然氣門站、管網等燃氣設施建設,進一步延伸LNG產業鏈,促進民用、工業領域的天然氣消費比重顯著提高。

  責任單位:市建委、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進一步健全市場機制

  1.參與全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積極參與全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協調推動重點排放單位做好碳排放相關的數據報送、第三方核查、配額交易等工作,適時擴大參與碳排放權交易行業范圍,并與全國碳市場實現有效對接。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大綠色金融創新支持

  推動金融機構落實綠色信貸政策。積極拓展碳金融業務,開展碳排放權配額、中國核證減排量(ccer)質押貸款業務,探索碳基金、碳遠期、碳期權等碳金融產品及衍生工具。發揮我市生態優勢,探索林業碳匯交易模式。

  責任單位:人行福州中心支行、市金融辦、市林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五)推動低碳示范建設

  1.積極參與低碳試點示范建設

  積極參與國家、省開展的各類低碳試點示范建設,努力做好相關申報工作,組織開展低碳社區、低碳旅游、低碳企業、低碳工業園區、低碳商業試點和示范工程建設,探索低碳發展新模式。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建委、市商務局、市旅發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強城鄉低碳化建設和管理

  在城鄉規劃中落實低碳理念和要求,推廣綠色施工和住宅產業化建設模式,在財政投資的公共建筑和主城區房地產項目推廣裝配式建筑。在新改擴建市政道路逐步推廣LED路燈照明,探索裝配式配件的應用。市財政投資的保障性住房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到2020年城鎮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達到50%,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25%以上。在農村地區推動建筑節能,引導生活用能方式向清潔低碳轉變,建設綠色低碳村鎮。

  責任單位:市建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建設低碳交通運輸體系

  繼續推動福州港綠色港口主題性試點項目建設,推進港口裝卸設備油改電改造,推廣靠港船舶使用岸電技術。完善公交優先的城市交通運輸體系,發展城市軌道交通、智能交通和慢行交通,鼓勵綠色低碳出行。鼓勵使用節能、清潔能源和新能源運輸工具,進一步完善充電樁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城市軌道交通1號線(二期)、2號線、6號線,以及4號線(一期)、5號線(一期)項目建設。

  責任單位:福州港口管理局、市交通委、市發改委、市地鐵集團,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加強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低碳化處置

  推進城鄉再生資源回收體系試點建設。加快建設餐廚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垃圾和污水處理廠污泥等廢棄物以及固體危險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設施。加快推進長樂、閩清、羅源及閩侯、永泰等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建設。

  責任單位:市城管委、市建委、市商務局、市經信委、市環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六)加強基礎能力支撐

  1.完善應對氣候政策標準體系

  健全完善低碳發展政策體系,引導全社會廣泛參與應對氣候變化行動。開展部分重點行業、重點產品溫室氣體排放核算標準的研究。鼓勵我市企業開展低碳產品認證。強化能效標準實施,促進能效提升和碳減排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經信委、市統計局、市市場監管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2.加強溫室氣體排放統計與核算

  建立健全溫室氣體排放報告制度,適時啟動編制市級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推動落實重點企(事)業單位溫室氣體排放報告管理辦法,按照省級部署,探索建立溫室氣體排放統計監測制度。建立完善省市兩級行政區域能源碳排放年度核算方法和報告制度,探索建立縣(市)區年度碳排放核算辦法和數據統計口徑,提高數據質量。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統計局、市經信委、市農業局、市林業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3.加強機構和人才隊伍建設

  大力培養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團隊、高素質管理人才和高技術人才。強化應對氣候變化教育教學內容,開展“低碳進課堂”活動。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企業管理者等培訓,增強低碳發展戰略決策能力。

  責任單位:市科技局、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4.參與國際交流合作

  開展與國際有關低碳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組織的交流與合作,進一步提升我市節能減排及低碳技術發展水平,促進我市綠色發展、低碳發展。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市經信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評價考核

  發揮好我市碳排放權交易工作的統籌協調和監督落實職能。各縣(市)區要將降低碳排放強度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年度計劃和政府工作報告,制定具體工作方案,逐步健全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協調推動、監督管理和責任追究機制。市直各有關部門要根據職責分工,按照工作方案,切實抓好落實。同時,要進一步探索和健全對各縣(市)區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目標完成情況的評價考核。

  責任單位:市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二)完善政策體系

  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完善體現低碳導向的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大對低碳發展的扶持力度。積極引導產業投資基金、創業基金等,支持低碳產業發展。鼓勵發展各類碳金融產品,推動應對氣候變化和低碳發展工作。

  責任單位:市財政局、市金融辦、市發改委,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三)做好宣傳引導

  利用好“全國節能宣傳周和全國低碳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等時間節點,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宣傳和科普教育,開展“低碳進課堂”“低碳消費倡議”等活動。鼓勵社會公眾廣泛參與,引導社會樹立綠色低碳的價值觀和消費觀,弘揚以低碳為榮的社會新風尚。

  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市教育局、市經信委、市發改委、市環保局,各縣(市)區人民政府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