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加強園區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有哪些作為?
中國環境報:當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作為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加強園區生態環境治理方面有哪些作為?
宋道軍: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度重視污染防治工作,近年來,我們堅決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著力推動園區生態環境質量改善。
此外,根據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際情況,我們還分片區開展“加、減、乘(城)、除”四項措施,綜合提升園區核心競爭力。
“加”就是增加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升園區環境治理能力。強化生態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滿足建設國際一流園區的硬件要求,全面提升園區內資源、能源綜合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能力。加快城市供水、污水、雨水、燃氣、供熱、通信等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推動綜合管廊信息化管理。落實國家推進海綿城市建設要求,統籌推進新老城區海綿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生態效能。
“減”就是對傳統工業進行技術升級改造,減少污染排放。落實“中國制造2025”發展戰略和重點任務要求,加快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改造。鼓勵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的生產技術和工藝,對傳統技術實施清潔生產提標改造,對全產業鏈實施生態設計,提升污染末端治理技術和水平,實現對全過程污染控制和末端
減排,降低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量。
“乘(城)”就是開展產城融合綜合設計,建立基于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的發展格局。開展園區內產城融合綜合設計,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提升園區的社會服務功能。創造良好產業環境,吸引更多高素質、高收入的人才走進產業園區。營造良好園區文化,增強園區思想動力。
“除”就是制訂園區環境準入負面清單,
問題企業項目制定關停搬遷計劃。根據園區內不同分區單元的功能區劃設置及管控要求,明確空間布局約束、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管控防控、資源開發利用效率等方面禁止和限制的環境準入要求,建立園區環境準入負面清單及相應的治理要求,提高園區項目準入的環境“門檻”。此外,根據國家每年更新的產業結構調整目錄、園區產業發展規劃以及環境保護管控要求等,對園區內具有重大環境風險的企業和項目,以及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存在突出環境問題的企業,制定整改計劃,保障園區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