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5日,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宣布,《巴黎協定》于當月5日達到生效所需的兩個門檻,并將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
《巴黎協定》是2015年12月12日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2016年4月22日在紐約簽署的氣候變化協定,該協定為2020年后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作出安排。《巴黎協定》主要目標是將本世紀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將全球氣溫上升控制在前工業化時期水平之上1.5攝氏度以內。
《巴黎協定》是繼1992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后,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第三個里程碑式的國際法律文本,形成2020年后的全球氣候治理格局。
《巴黎協定》共29條,當中包括目標、減緩、適應、損失損害、資金、技術、能力建設、透明度、全球盤點等內容。
從環境保護與治理上來看,《巴黎協定》的最大貢獻在于明確了全球共同追求的“硬指標”。協定指出,各方將加強對氣候變化威脅的全球應對,把全球平均氣溫較工業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攝氏度之內,并為把升溫控制在1.5攝氏度之內努力。只有全球盡快實現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本世紀下半葉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才能降低氣候變化給地球帶來的生態風險以及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危機。
從人類發展的角度看,《巴黎協定》將世界所有國家都納入了呵護地球生態確保人類發展的命運共同體當中。協定涉及的各項內容擯棄了“零和博弈”的狹隘思維,體現出與會各方多一點共享、多一點擔當,實現互惠共贏的強烈愿望。《巴黎協定》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下,在《京都議定書》、“巴厘路線圖”等一系列成果基礎上,按照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和各自能力原則,進一步加強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全面、有效和持續實施。
從經濟視角審視,《巴黎協定》同樣具有實際意義:首先,推動各方以“自主貢獻”的方式參與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積極向綠色可持續的增長方式轉型,避免過去幾十年嚴重依賴
石化產品的增長模式繼續對自然生態系統構成威脅;其次,促進發達國家繼續帶頭
減排并加強對發展中國家提供財力支持,在技術周期的不同階段強化技術發展和技術轉讓的合作行為,幫助后者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再次,通過
市場和非市場雙重手段,進行國際間合作,通過適宜的減緩、順應、融資、技術轉讓和能力建設等方式,推動所有締約方共同履行減排貢獻。此外,根據《巴黎協定》的內在邏輯,在資本市場上,全球投資偏好未來將進一步向綠色能源、低碳經濟、環境治理等領域傾斜。
到目前為止,《巴黎協定》的現狀可謂喜憂參半,但總的來說還是好事更多一點。
一方面,中國在《巴黎協定》中發揮了巨大的帶頭作用,2018年11月26日,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介紹《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
政策與行動2018年度報告》。解振華強調,中國已提前3年落實《巴黎協定》部分承諾,將在2020年百分之百兌現承諾。截至2017年底,我國
碳強度已經下降了46%,提前3年實現了40%至45%的上限目標;中國森林蓄積量已經增加21億立方米,超額完成了2020年的目標;中國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13.8%,距離所承諾的2020年達到15%還有一定距離,但是2020年這個目標肯定能完成。
此外,尼加拉瓜,敘利亞,俄羅斯先后加入《協定》,巴西也確定不會退出。
但另一方面,2017年6月1日,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在華盛頓宣布,美國將退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巴黎協定》。同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聲明說,美國宣布退出《巴黎協定》。
而在今年6月份,據《歐洲時報》報道,當地時間6月18日,歐盟28個會員國中僅有8國表示將在2030年前逐步淘汰燃煤發電。在提出或確認時間表的歐盟國家中,法國打算2022年前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意大利和愛爾蘭則預計2025年前完成。丹麥、西班牙、荷蘭、葡萄牙和芬蘭等國將在2030年前完成。然而,一名歐盟官員表示,其余20個國家,包括重度倚靠燃煤的波蘭,尚未提交斷絕化石燃料的時間表。德國一研究氣候的機構表示,這些承諾的影響很有限,因為這8國占歐盟所有燃煤發電量不到20%。專家稱,依照歐盟國家目前的承諾,2030年時歐盟仍有40%的現有燃煤發電量存在,而巴黎協定要求歐盟在2030年之前完全淘汰煤炭發電。
延伸閱讀
外交部:中方將百分之百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義務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9月2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中國將百分之百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義務,按期提交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全力實現所有自主貢獻目標。
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稱,日前,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中國將在此次峰會上宣布在可再生能源及其他方面取得“非常有意義的進展”,中方在氣候行動方面的領導作用至關重要。中方對此有何回應?對此次峰會有何期待?將在峰會上提出什么新主張、新舉措?
耿爽表示,中方贊賞古特雷斯秘書長倡議舉行此次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此前中方已宣布王毅國務委員將作為習近平主席特別代表出席此次峰會。
耿爽稱,日前,中方結合峰會9大行動領域發布了《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中方的立場和行動》。這份文件闡述了中方應對氣候變化的主張和舉措,展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和擔當,也體現了中方對聯合國峰會的貢獻和支持。中方希望此次峰會能進一步凝聚各方共識、促進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為全面有效落實《巴黎協定》注入新的動力。
“中國政府始終把應對氣候變化視作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認真實施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中國將百分之百履行《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巴黎協定》義務,按期提交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全力實現所有自主貢獻目標。”耿爽說。
耿爽強調,中方愿以這次峰會為契機,同各方一道,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主渠道地位,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等原則,積極推動《巴黎協定》的全面有效落實,共同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