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參加了五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的郭虹宇來說,印象最深的是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因為在這次大會上見證了190多個國家通過了一份新的全球氣候協議《巴黎協定》。這標志著全球氣候治理從自上而下進入了自下而上的模式?!?/div>
“第六條建立的機制旨在實現全球排放的全面減緩,且其部分收益要援助對氣候變化不利影響特別脆弱的發展中國家締約方支付適應費用?!惫缬罡嬖V中國經濟導報記者,“而各方在避免雙重核算、《京都議定書》下的減排量是否應被允許用于2020年后的國際轉讓,以落實買方國家的NDC目標、份額收益安排以及促進維護人權等關鍵
問題上仍存在分歧?!?/div>
據悉,在談判第二周期間,為了確?!栋屠鑵f定》第六條談判達成穩健且富有雄心的成果,多個國家發起了名為“圣何塞原則”的倡議,提出《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應有助于確保環境完整性并最大程度體現減緩雄心、市場機制應促進實現全球減排、應禁止2020年前產生的《京都議定書》下減排量用于2020年后減排核算、避免雙重核算、配額分配方法和基準線的設置、應促進落實國內NDC并有助于落實1.5℃目標等要求。截至當地時間12月15日凌晨,共有31個國家宣布支持該倡議。
不過令人失望的是,因各方分歧嚴重,本屆大會并未就《巴黎協定》第六條實施細則談判達成共識,將留待明年附屬機構會議及COP26繼續磋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