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低碳消費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推動低碳消費成為人們的共同選擇,離不開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既需要有效的
政策驅動和激勵,也需要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需要社會組織等宣傳引導和推動,更有賴于消費者的自覺行動。
政府需要不斷探索完善
認證管理、宣傳倡導、激勵機制等方面的制度機制,制定鼓勵性的政策制度,規范綠色消費
市場秩序,加大對濫用認證標志的懲處力度,提升綠色標志的權威性,使綠色產品得到更多人的認同和信任。在此基礎上,還可以研究借鑒國際經驗探索創新性的引導激勵方案。如溫哥華、哥德堡、倫敦、舊金山等城市,已經開始通過編制基于消費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來摸清城市消費的
碳足跡,從而為引導個人低碳生活方式提供數據支撐。
企業要積極履行環境和社會責任。企業可以發揮自身對用戶的影響力,利用技術和平臺優勢,幫助并激勵用戶做出更可持續的消費決策。具體可以考慮三個方面:
一是加強產品可持續性信息傳遞,幫助消費者建立個人消費與氣候變化的關聯。比如,零售類企業可以通過二維碼,展示產品的碳標識或者碳足跡信息。
二是創新低碳消費的激勵模式。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基于網絡的綠色低碳生活場景不斷增加,涌現出包括“螞蟻森林”“低碳軍運”等一批引導公眾低碳行為的數字化平臺,為激勵公眾低碳消費帶來了新的可能。
三是提供更多的低碳消費選擇。除了不斷改進生產工藝,研發更綠色低碳的產品之外,我們還看到企業在利用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為用戶規劃更為科學的行駛路線,或是建立互聯網二手回收平臺,為用戶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舊物循環利用途徑,讓人們在使用中不自覺就達到了
減排效果。
社會組織和社區也是促進公眾低碳消費的重要力量。社會組織可以發揮在推動低碳消費中的宣傳倡導、組織參與和監督作用,組織開展低碳消費倡導活動,提升公眾的參與意識,激發公眾低碳消費的積極性,同時監督企業在綠色產品認證等方面的信息合規性,維護消費者對于綠色低碳產品信息的知情權。社區作為家庭消費的重要場景,可以重點塑造低碳環保的社區氛圍,讓踐行綠色低碳的居民帶動周邊其他居民,利用社會規范助推低碳行為,并與企業、學校、社會組織等各方廣泛合作,形成推動個體低碳消費的合力。
最后,對于公眾消費者而言,每個人都有保護生態環境和減少
碳排放的責任義務,都應該積極主動承擔起責任,不斷提升自身生態環境素養,不僅要提升生態環保的知識和意識,更要持續付諸行動,行動比意愿更重要。
- END -
文|郭紅燕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社會治理中心主任、研究員;賈如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