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時代變局 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依然強勁
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之年,也是后疫情時代發展的關鍵之年。蔣錫培表示,疫情對各行各業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有正面的,也有確實受到沖擊的。對于制造業和機場建設規劃,無疑是有影響的,但這個影響也就三五個月時間,國內就開始恢復了,特別是今年一季度,肯定是恢復性的增長。
“中國是未來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保證。”蔣錫培指出,中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正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轉型,由大而全向專而精轉型,由生產型制造向服務型制造轉變。“制造業轉型的趨勢,就是要從單純對物質形態和功能的轉化,轉向對消費者或者用戶更好的需求滿足上,從而進一步提高制造業自身的競爭力、創新能力和盈利能力。”他說,我們要加快健全有利于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推進創新鏈和產業鏈深度融合,并加快建設支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隊伍。
蔣錫培表示,中國企業野蠻生長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未來的五年、十年,企業必須要超前布局,要么出眾、要么出局。在當前的商業環境下,企業的競爭壓力不斷加強,雖然有很多機會,但是作為民營企業而言,把控風險是第一位的。他提醒道,如果企業不能很好地把控風險、把握機遇,今后遇到重大的過不去的坎,會“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因此,我們要深刻讀懂“十四五”規劃,真正與時代同頻共振,把握好屬于我們的行業機會、產業機會,讓企業能夠去更好地發展。”蔣錫培指出,雖然現在我們有很多方面,無論是機械裝備工藝、核心的軟件等與國外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們從現在開始去對標,去超越,未來十年二十年一定是中國經濟的十年二十年,甚至未來到2035、2050年之前,都是中國經濟強勁可持續的歷史機遇期,中國企業家特別是制造領域的企業家要把握好這些機會。
蔣錫培表示,在后疫情時代的大背景下,為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格局,充分發揮國際、國內兩個
市場和兩種資源的作用,亟需各級政府部門、行業協會、市場主體、研發機構等各方形成合力,共同應對所面臨的各種機遇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