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7個試點碳交易市場的行情走勢來看,北京配額成交均價最高,達55元/噸。您覺得在碳價上北京領先的先進經驗都有哪些?
梅德文:
北京碳
市場價格領先是政府宏觀調控、市場積極努力創新共同作用的。
北京綠色交易所成立于2008年,在十幾年的實踐中,我們通過
碳交易和綠色金融積極為環境權益定價,為低碳發展賦能。
北京市推行嚴格從緊的配額發放,加大核查力度,并在
政策執行上貫徹始終,主要做到以下三點:
一是北京
碳市場政策
法規體系完整。北京市通過地方立法確立了
碳排放總量控制、配額管理、碳
排放權交易、碳排放報告和
第三方核查等基本制度,構建覆蓋碳市場閉環運行全過程的制度政策體系。尤其是北京碳市場的公開市場操作辦法,給了碳價格穩定的預期。價格過高就加大投放,價格過低就開展回購。
二是碳排放數據基礎扎實。圍繞碳排放數據實行了第三方
核查機構和
核查員的雙備案制度,對碳排放報告實行第三方核查、專家評審、“第四方”核查機構交叉抽查,保障碳排放數據質量,并根據很多行業的先進排放值來量化排放指標。
三是配額分配科學有效。對重點排放單位的既有設施,確定不同行業各年度的控排系數,實現既有設施碳排放量逐年下降。
對于新增設施,以國內外先進標準核定新增設施配額。參考國內外各行業先進碳排放水平,發布93個細分行業碳排放強度先進值,強化新增設施排放的約束力。
兩種分配方法的結合,避免了經濟下行時按照歷史排放分配方法的配額過剩
問題。
此外,我們還積極推動成立
碳中和股權投資基金。眾所周知,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每年資金缺口較大,亟須制定更多激勵政策,包括氣候股權投資在內的綠色股權融資政策等。
我們目前正聯合有關機構積極推出氣候股權投資基金,培育和推廣碳中和商業模式和適用技術,以有效促進改善當前
減排項目資金支持不足的局面,也將在資本市場形成一定的引領作用。
2020年9月,國務院發布《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方案提出,支持設立全國自愿減排等碳交易中心。北京綠色交易所未來要對標國際領先的碳市場,積極發展自愿減排交易、探索綠色資產跨境轉讓,同時借鑒國際碳市場中碳
衍生品等成熟的經驗,積極開展新型的
碳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