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碳監測如何著手?技術難點在哪?

2021-7-31 10:45 來源: 中國環境報 |作者: 胡秀芳

碳監測有哪些基礎?如何著手?


  生態環境部在碳監測方面已具備一定工作基礎。工作組目前從排放源監測、環境濃度監測、生態系統碳匯監測,以及技術方法和質量控制等4個方面著手開展工作。

  環境濃度監測方面,我國自2008年起陸續建成16個國家背景監測站,其中11個站點能實時監測CO2和CH4,部分背景站還開展了N2O監測。在具備條件的福建武夷山、四川海螺溝、青海門源、山東長島、內蒙古呼倫貝爾等5個站點完成了溫室氣體監測系統升級改造,改造后CO2、CH4監測精度達到世界氣象組織全球大氣監測計劃(WMO/GAW)針對全球本底觀測提出的要求。此外,2011-2015年在31個省會城市開展了城市尺度溫室氣體試點監測。

  “環境濃度監測數據轉化為溫室氣體排放量數據需要借助數值模擬手段。下一步,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擬聯合中國科學院等科研院所,基于嵌套式高分辨率碳同化反演模式,綜合利用地面和衛星等多源觀測數據,開展我國不同尺度的CO2排放量動態變化反演研究,加強數據應用。”孫康介紹。

  生態系統碳匯監測方面,依靠現有生態監測業務體系,一是建立了土地生態類型及變化監測業務,基于衛星遙感輔助地面校驗技術手段,每年完成我國陸域范圍內土地利用現狀及動態監測。二是探索開展生態地面監測,在典型生態系統布設監測樣地,開展生物量、植物群落物種組成、結構與功能監測。工作組負責生態系統碳匯監測的成員劉海江指出,“研究表明森林生態系統是全球陸地植被最大的碳庫,儲存了超過一半的碳,因此碳匯監測優先重點關注森林生態系統,同時也兼顧草原、濕地等其他生態系統。監測的重點區域在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保護紅線區、自然保護地、生物多樣性優先保護區,以及‘兩屏三帶’國家生態安全屏障區。”

  在排放源監測方面,政府層面發布了CO2、CH4、煙氣流量等指標的國家標準監測方法,持續推動現場監測和自動監測技術研發和標準化,統一監測評價;企業層面,電力生產、石油天然氣開采等重點行業骨干企業依托廢氣自動監測、揮發性有機物泄漏檢測等相關工作基礎,開展了溫室氣體排放監測前期研究工作并積累了一定經驗。“綜合考慮,首期試點工作選取對火電行業、鋼鐵行業重點開展CO2排放監測試點,對石油天然氣開采、煤炭開采行業重點開展CH4排放監測試點,對廢棄物處理行業統籌開展CO2、CH4和N2O排放監測試點。” 工作組負責排放源監測的成員劉通浩介紹道。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