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氣行業六大機遇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我國“碳達峰、
碳中和”的時間節點已經明確,在碳達峰進程中,隨著國內經濟發展,傳統能源需求在短、中期內仍將保持一定增長。
孫偉善指出,傳統油氣行業面臨“一方面要保證能源的有效供給”,“一方面要保證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兩大任務。盡管油氣行業在“十四五”期間面臨上述五個挑戰,但他同時認為有六大機遇可以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天然氣在能源轉型中將發揮關鍵作用。推動天然氣能源轉型中仍需處理好幾個
問題:一是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持續推進天然氣
市場化改革;二是關鍵技術仍需突破;三是加快天然氣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地熱能、氫能、清潔
電力為代表的新能源開發大有可為。
——
節能減排潛力巨大。風/光優先,風/光/網互補。提高油田生產中可再生能源消費比重,智能微網前景廣闊。
石化企業節能工作進入全局性、綜合性的新階段。
——CCUS是實現“凈零”排放的關鍵一招。2020年國際能源署發布《CCUS在低碳發電系統中的作用報告》,指出CCUS技術是化石燃料電廠降低排放的關鍵解決方案,在推進電力系統低碳轉型、實現全球氣候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如果不采用CCUS技術,要實現全球氣候目標可能需要關閉所有化石燃料發電廠。
CCUS是唯一能夠大量減少工業流程溫室氣體排放的手段,對于電力、
化工、
鋼鐵、
水泥等行業,要想實現深度減排,CCUS技術是必不可少的。但CCUS發展還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是CCUS項目成本普遍偏高;二是CCUS產業鏈相關技術和基礎設施仍需加大投入。
——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工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石化、化工行業在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方面具有先天優勢,二氧化碳作為一種生產原料在化工領域已有很長歷史且應用范圍廣泛、涉及無機化工、有機化工和高分子化工等。化工行業在二氧化碳資源化利用方面具有先天優勢。目前國內外已經實現利用的二氧化碳主要來源于工業副產、如制氫、合成氨、甲醇、煉鋼、石灰窯等。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消費量月2.1億噸,其中液體/固體二氧化碳約3000萬噸,液體二氧化碳消費中有近一半用于食品飲料行業,15%用于金屬焊接與切割,石化和化工行業消費量占比約10%,其余用于醫療、消防等領域。
——油氣行業綠色轉型機會難得。油氣行業低碳業務投資資本回報率趨于穩定,2005年以來,國際石油公司陸續開展了低碳業務投資,做好了能源轉型的準備,2005-2021年世界12家國際主要石油公司低碳并購業務158項,主要在電力業務、新能源業務、儲電配電、碳捕集利用與封存、設備制造等。
孫偉善指出,短期來看,選擇低碳業務發展方向是油氣公司面臨的首要問題,尤其是目前低碳業務還較少的國內油氣企業還需要認真研究,要充分結合公司現有業務優勢。中期來看,隨著
碳市場的發展,最大化低碳業務與傳統油氣業務的協同優勢,持續發揮基礎能源和基礎材料工業在推動經濟社會轉型中的作用,做好相關技術儲備,為凈零發展做好準備。長期來看,在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需做好低碳能源與傳統能源的平穩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