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行業如何在低碳轉型中破題
近年來,全球企業試水產品供應鏈綠色轉型讓世界資源研究所
北京代表處副代表房偉權感到欣慰。據他統計,全球2000家實力強勁的上市公司中,有1/5已承諾設定各自企業的科學碳排量、
減排目標。
在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道路上,應當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其中,需要
政策推動、企業主導、社會參與,關鍵性行業、企業的技術革新和觀念帶動至關重要。
記者了解到,房地產和建筑行業消耗鋼筋、
水泥、涂料等高碳品,其
碳排放量占全球總排量的40%。相關報告提出,中國建筑材料工業2020年二氧化碳排放14.8億噸。
在
安徽蚌埠,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
建材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彭壽帶領團隊建設國內首個10.08MW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為綠色低碳產業園區建設提供示范。2019年11月,團隊打造的8.5代TFT
玻璃生產線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并網發電,該項目年均發電量1000萬度,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9000噸。
“相當于把一座建筑變成一個發電站。這些年,圍繞生產工藝全流程低碳化,我們研發低碳凝膠水泥、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等綠色新材料。”彭壽說,走好低
碳減排之路,需要全產業鏈的齊心協作。
助力低碳,
電力行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三峽大學是一所具有鮮明電力特色的高校,該校黨委書記何偉軍說,電力行業轉型已經走到關鍵時期。
“在發電行業,清潔能源增速明顯,但化石能源占比仍然過高,新能源消納壓力非常大。”他建議,要統籌協調清潔發電和高效、多元化儲能技術的發展;穩步有序、靈活推進以新能源為主體的發電結構的調整,加強智能電網建設;發電企業內部要加大改革力度,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
今年7月16日,全國
碳交易市場正式上線,首批納入2225家發電企業。
石化、建材、
鋼鐵、
有色金屬等八大行業將逐步納入交易。“希望擴大全國
碳市場行業覆蓋范圍,達到統一核算標準、注冊登記系統等。”張希良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