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全國首個省級碳
市場綜合服務平臺在
福建正式上線運行。這標志著福建省在助力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碳達峰、
碳中和方面又邁出堅實一步。
該平臺一共設置了企業端、公眾端、服務端和管理端四大版塊。其中,企業端整合了目前涉及碳市場的注冊登記、監測核查、配額管理等3個應用系統,實現“單點登錄”和數據共享,讓重點排放企業能夠在線“一站式”管理碳資產、實現碳履約、促進碳
減排、方便
碳交易、尋求碳幫助。服務端搭建了“碳頭條”、“碳學校”、“碳醫院”、“碳超市”、“
碳金融”、“碳社區”等板塊,展示最新最全的碳資訊,提供
政策文件、標準規范及相關知識教育培訓,引入專家、機構等專業力量把脈問診并對接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搭建良性互動交流平臺。
“這個平臺的目的就是要服務企業,為他們
節能降碳上能夠提供全方位服務,讓他們在這里一網通辦。”福建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徐威介紹,通過該平臺,企業可以跟全國碳市場福建省碳市場進行連接。通過專家坐班幫助企業在碳達峰
碳減排上釋疑解惑,真正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的綠色發展,減污降碳。
啟動儀式現場發布了《福建省大型活動和公務會議碳中和實施方案(試行)》的配套政策。《實施方案(試行)》提出,以福建全省各級黨政機關為重點,鼓勵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組織等各類單位和個人自愿參與,開展大型活動和公務會議碳中和、在全國率先推行無需委托
第三方機構進行核算、
認證,可直接通過“福建省碳市場綜合服務平臺”或“八閩碳惠”小程序,直接開展
碳排放量測算,使用福建林業
碳匯、
碳配額進行碳中和。
為加快推進大型活動和公務會議碳中和,活動現場進行了碳配額公益競拍。福建兩家企業分別以自身額外減排的5000噸的碳配額,對福建省大型活動和公務會議的碳排放進行抵消。
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副總裁肖俊光解釋說,目前,有一些生產工藝較先進的企業,分配的碳排放配額是有富余的,他們可以將多余的配額在碳市場綜合服務平臺上進行出售;有些
節能減排效果不好或者生產工藝比較落后的企業,因為碳排放就比較多,他分配的配額就不夠,就需要在碳市場上去交易購買。
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副總裁肖俊光接受采訪
記者了解到,福建多家企業在現場通過“福建省碳市場綜合服務平臺”開展交易,短短一小時成了21.6萬噸配額。
海峽股權交易中心副總裁肖俊光進一步指出:“在市場上的配額不足的情況下,我們現在還開發了福建的林業碳匯作為碳市場的抵消產品,這些企業在履約的時候可以用10%的林業碳匯作為抵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