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午夜高清性色生活片/免费国产在线视频/欧美性福利/果冻传媒91制片厂演员有哪些

周宏春:碳達峰碳中和將重塑區域經濟發展格局!

2022-2-9 10:02 來源: 區域經濟評論 |作者: 周宏春

對區域應對氣候變化、促進實現碳中和遠景目標的思考


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深刻認識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勇于開頂風船,善于轉危為機,努力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各地要謀劃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摸清“兩高”項目存量、增量情況,制定碳達峰行動路線圖,明確行業達峰時間和施工圖,制定配套政策工具和措施,推進碳排放市場化交易進程,實現高耗能行業碳排放率先達峰。提升建筑領域節能標準,構建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推進城鄉居民用能方式轉變,引導節能降碳技術創新推廣,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體系。

碳中和將倒逼高耗能行業技術進步,催化產業鏈加速發展。據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測算,2030年碳達峰時,預計全社會將向零碳產業投資8.5萬億元;技術進步將促進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創造10.9萬億元GDP。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及其上下游,電動汽車、生物燃料等行業,將迎來快速發展時期,成為新的增長點。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碳中和產業本身發展潛力巨大,將極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空氣污染,改善人類的生存環境,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并極大地提升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預測,低碳發展將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以溫升控制在2℃以內為目標,2030年碳中和產業創造的就業機會將使中國失業率下降0.3%,可再生能源領域提供的崗位是最多的;相比煤炭生產領域的工作崗位,新的工作崗位更加清潔,對從業人員更友好。據國家氣候戰略中心統計,到2020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工作人員在450萬人左右,與煤炭生產領域的工人數相當。2030年低碳領域的就業人數可達6300萬人,約5850萬人的可再生能源就業缺口將極大提升就業數量和就業質量。

實現碳中和目標,要優化能源結構,控制傳統能源消費,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我國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發電是太陽能和風能的主要利用形式。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發電成本的不斷降低,過去五年我國的風電年均新增約3000萬千瓦。到2030年,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裝機將達12億千瓦以上。發展清潔能源,還能降低對國外油氣能源進口的依賴,對降低極端天氣和氣候災害損失,降低我國對石油輸出國的依賴,確保我國能源安全,提升生產制造的自主性,意義重大。

實施綠化工程,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主體,也是最重要的貯碳庫。植被通過光合作用,可吸收固定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發揮巨大的碳匯功能。要充分利用坡地、荒地、廢棄礦山等國土空間開展綠化,進一步擴大森林面積、增加林草資源總量。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持續實施“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風沙治理、草原生態修復、濕地保護修復等重點工程,穩步推進城鄉綠化,推進森林資源年度監測評價和森林碳匯計量監測工作,積極探索推進林草碳匯交易。鼓勵企事業單位、團體和個人通過造林綠化、撫育管護、自然保護、認建認養、基礎設施、捐資捐物、志愿服務等方式,提高義務植樹盡責率。持續推行“互聯網+義務植樹”模式,提高社會公眾對義務植樹的認知度和參與造林綠化的幸福感,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不斷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

碳達峰是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建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現代經濟體系的重要抓手。要創新理論、技術和制度,推動經濟、能源、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推動經濟社會的系統性變革,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1234

最新評論

碳市場行情進入碳行情頻道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