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1月,央行推出碳
減排支持工具。對此,有經濟學家表示,此舉相當于定向降息再貸款支持清潔能源、
節能環保、
碳減排技術等重點領域的發展。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在“綠色金融和氣候
政策”高級別研討會上曾表示,預計2030年前中國碳減排需要每年投入2.2萬億,在2030至2060年,每年投入的數字會更大。這就不能單一依靠政府資金,而需要引導、激勵更多社會資本參與其中。
對此,戴康分析稱,全國碳交易市場的設立是頂層設計,其核心功效,一是碳減排外部性的
問題去內部化,二是發揮金融手段,彌補資金缺口。“碳交易市場的發展是縮小資金缺口的重要一環。從交易所買賣雙方來看,碳交易市場的設立有一些投資機會。首先,配額賣家會通過出售配額增厚利潤,他們的收益是很明確的。比如
電力新能源領域和林業
碳匯。電力和熱力是中國碳排放最大的來源。根據IMA的統計,電力和熱力部門貢獻的碳排放占比達到一半左右,能源結構低碳轉型很重要,鼓勵清潔能源,包括光伏、風電、垃圾焚燒發電發展……電力是一個能源轉型的重要抓手?!?/div>
這不禁讓人們想到了兩年前特斯拉因出售碳排放積分首獲盈利,一年時間內獲得了15.8億美元的收入,超過了年利潤的兩倍。
戴康還表示,配額買家買入配額,內化增加成本,這一過程也可產生收益,但是否會受益取決于企業的能力。行業集中度會提升,引入碳交易就會提高碳行業成本的中樞。“主要涉及火電、煤炭、石油、高碳工業,以及制造業里面的
鋼鐵、
水泥、
化工、電解鋁、
有色、
造紙……這一類2021年資本市場討論得比較多?!蓖瑫r,他指出,減排技術差、減排成本高的企業,相對生產成本會進一步提高,它在行業產能出清的壓力下就會面臨淘汰。龍頭企業憑借一些技術優勢、規模優勢、資金優勢,可能會率先達標,它可能會經歷先抑后揚的過程,最后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和競爭力,它的利潤未來也會迎來提升的空間。
從投資端來看,陸彬認為,碳交易市場的容量會越來越大,這一領域市場的參與主體、參與方能夠受益于整個交易市場能量的變大,不只是碳交易所和相關的承銷方,因為相關行業都發揮了資源優化配置的職能,也會獲得一部分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