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碳中和要立足我國基本國情
實現碳達峰、
碳中和目標是具有全局性、戰略性特點的系統性工程,雖可借鑒其他國家經驗,但更重要的是,務必要從我國基本國情、發展任務等出發,特別是要把握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的特點,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將其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布局統籌謀劃,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實現路徑。
?。ㄒ唬┞鋵嶍攲釉O計所指明的方向及路線圖。碳達峰、碳中和正帶來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歷史性轉變,帶來廣泛而深刻的經濟與社會的系統性變革。因而,黨和國家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等都已明確這一定位?!蛾P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等更提供了我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政策、行動的基本原則、時間表、路線圖,是在落實相關工作時,根據形勢變化進行總體把控、微觀靈活的根本遵循。李克強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今年持續改善生態環境,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
?。ǘ┐龠M能源消費結構清潔化、低碳化。在以化石能源為主體的能源系統中,自上而下調控能源消費規模、優化能源消費結構就是影響二氧化
碳排放總量的有效方法。一方面,穩妥推動傳統化石能源退出。所謂退出是指將其消耗總量逐步降低到更為合理的比例,并不是絕對消除。施策重點需瞄準化石能源消費的重點行業、企業,如
電力、制造、
交通、建筑等,以求全面發力、多點突破。其中電力部門脫碳需居于優先地位。另一方面,穩步推進清潔能源部署。特別注意避免“一窩蜂”“一刀切”式的急躁冒進,甚至強推不符合成本收益原則的技術、產品??陀^評估天然氣等低碳能源在高碳能源退出過程中發揮過渡、替代作用的積極意義。其根本目的是形成高碳、低碳、零碳能源相互支持、互為補充的合理、高效的綠色能源消費結構。
(三)充分利用
市場機制的力量。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終究還是需要通過經濟手段。承認并通過機制設計體現溫室氣體排放的市場價格有助于調動政府、企業、機構等各類社會主體參與
減排的積極性。在基于市場機制中,
碳交易、碳稅制度都可根據地區、區域、行業等差異作為政策選項。我國于去年正式啟動碳交易市場,首批納入發電行業重點排放單位2000多家,覆蓋約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國碳交易市場經過八年試點和近一年的實際運行,須及時、全面評估這一市場的行業覆蓋范圍、價格管理機制、
排放權分配機制及其對生產和生活成本、企業競爭力影響等關鍵
問題,為向更大范圍推廣及與國際其他市場聯結預作準備。
(四)妥善籌劃相關對外工作。根本目的在于推動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環境、氣候治理體系。一是有助于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排除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的干擾;二是促進與各國政府的政策協調。碳排放問題常超越國境,加強國際交流合作不僅有助于相關國家協同減排,也有助于推動國際氣候合作機制變革,形成新規則與新標準;三是有利于高效、低碳、清潔技術的推廣與合作,促進
節能減排。近些年來,我國清潔能源產品與技術的研發與應用進步較快,與不少國家形成互補,各方深化合作、互利共贏的需求旺盛。
?。ㄗ髡呦抵袊鴩H問題研究院世界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